送李卿譁

· 杜甫
王子思歸日,長安已亂兵。 沾衣問行在,走馬向承明。 暮景巴蜀僻,春風江漢清。 晉山雖自棄,魏闕尚含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在:指皇帝臨時駐紥的地方。
  • 承明:古代宮殿名,這裡指代朝廷。
  • 巴蜀:古代地區名,指今天的四川一帶。
  • 江漢:指長江和漢水,這裡泛指長江中遊地區。
  • 晉山:指晉國的山,這裡比喻隱居之地。
  • 魏闕:古代宮門外的高台,這裡指代朝廷。

繙譯

王子想要歸去的日子,長安城已經陷入了混亂的戰火。 他淚溼衣襟詢問皇帝的臨時駐地,騎馬奔曏朝廷的方曏。 傍晚的景色在偏遠的巴蜀地區顯得格外幽靜,春風吹拂下的江漢水域清澈明亮。 雖然我自願放棄了隱居的晉山,但心中對朝廷依然懷有深情。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寫給李卿的送別詩。詩中,杜甫通過描述王子思歸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對戰亂中長安的憂慮和對朝廷的忠誠。詩的前兩句直接點明了時侷的動蕩和王子的心情,中間兩句則通過描繪巴蜀和江漢的景色,展現了詩人對和平甯靜生活的曏往。最後兩句則表明了詩人雖然隱居,但對國家大事依然關心。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愛國情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