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苦寒行二首

· 杜甫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凍埋蛟龍南浦縮,寒刮肌膚北風利。 楚人四時皆麻衣,楚天萬里無晶輝。 三足之烏足恐斷,羲和送將何所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帝:指白帝城,位於今重慶市奉節縣,是杜甫流寓四川時的常住地。
  • 蛟龍:古代傳說中的龍,這裏比喻大江。
  • 南浦:指南方的水邊。
  • 北風利:北風刺骨。
  • 楚人:指居住在楚地的人。
  • 麻衣:古代平民的服裝,這裏指楚地人民四季都穿着簡陋的衣物。
  • 晶輝:指陽光。
  • 三足之烏:古代神話中的太陽神鳥,有三足。
  • 羲和:古代神話中駕馭日車的神。

翻譯

去年白帝城的雪覆蓋在山上,今年白帝城的雪卻鋪滿了地面。 冰凍使蛟龍般的江水縮減,南浦的水面彷彿被凍埋;寒風如刀,刮過肌膚,北風刺骨。 楚地的人們四季都穿着簡陋的麻衣,楚地的天空萬里無雲,陽光難以穿透。 三足的太陽神鳥恐怕也會因寒冷而斷足,羲和駕馭的日車將何去何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帝城嚴冬的寒冷景象,通過對比去年和今年的雪景,突出了氣候的極端變化。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蛟龍南浦縮」和「北風利」,形象地表達了寒冷的強度。同時,通過對楚地人民生活的描寫,反映了當地人民在嚴寒中的艱辛生活。最後,通過神話元素「三足之烏」和「羲和」,增添了詩的神祕色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憂慮。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