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莆陽蔡可禹有序
忠門郡城東,陳氏培世德。
一老發已蒼,諸郎眉總白。
屋南規義塾,去家才咫尺。
教養酬初心,經營闡嘉績。
蔡君忠惠孫,於焉正師席。
吟詩思不凡,講學亦已力。
野叟聞絃歌,里人慕矜式。
澆風自此袪,古道今可即。
餘生遭時艱,來作忠門客。
因緣此相值,一見如舊識。
鬆陰六月寒,海水一天碧。
談交臭味同,避俗煙埃隔。
追隨豈不好,聚散或難必。
共惟忠惠公,文章在簡冊。
勖君良匪他,願言紹先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忠門郡: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陳氏:指陳姓家族。
- 世德:世代積累的德行。
- 一老:指家族中的長者。
- 諸郎:指家族中的年輕男子。
- 眉總白:形容家族中年輕男子眉毛已白,暗示他們年歲已高。
- 規義塾:規劃設立的義學。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教養:教育和培養。
- 經營:籌劃管理。
- 嘉績:美好的成就。
- 蔡君忠惠孫:指蔡君是忠惠公的孫子。
- 師席:教師的職位。
- 吟詩:吟詠詩歌。
- 講學:傳授學問。
- 野叟:鄉野的老人。
- 絃歌:指讀書聲,代指教育。
- 里人:鄉里的人。
- 慕矜式:羨慕並效仿。
- 澆風:輕浮的風氣。
- 袪:除去。
- 古道:古代的道德風尚。
- 即:接近。
- 餘生:我這一生。
- 時艱:時局艱難。
- 因緣:緣分。
- 鬆陰:松樹的陰影。
- 臭味同:志趣相投。
- 避俗:遠離世俗。
- 煙埃隔:塵世隔絕。
- 聚散:相聚和分離。
- 共惟:共同思念。
- 勖君:勉勵你。
- 匪他:不是別的。
- 紹先澤:繼承先人的恩澤。
翻譯
在忠門郡城的東邊,陳氏家族培養了世代的美德。家族中的長者頭髮已經蒼白,年輕男子的眉毛也都白了。在屋南規劃設立了義學,離家只有咫尺之遙。通過教育和培養來實現初心,籌劃管理展現了美好的成就。蔡君是忠惠公的孫子,在這裏擔任教師。他吟詠詩歌,思緒不凡,講授學問也非常努力。鄉野的老人聽到讀書聲,鄉里的人都羨慕並效仿他。輕浮的風氣從此被除去,古代的道德風尚現在可以接近了。我這一生遭遇時局艱難,來到忠門郡成爲客人。因爲緣分我們相遇,一見如故。松樹的陰影下六月裏感到寒冷,海水一片碧藍。我們志趣相投,遠離世俗,塵世隔絕。相聚固然好,但聚散有時難以預料。我們共同思念忠惠公,他的文章流傳在簡冊中。我勉勵你,不是別的,希望你能繼承先人的恩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忠門郡陳氏家族的美德和教育成就,以及蔡君作爲忠惠公孫子的教育貢獻。詩中通過對比家族長者和年輕男子的形象,突出了家族的深厚底蘊。同時,通過對義學的描述,展現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對社會風氣的積極影響。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忠惠公的敬仰和對蔡君的期望,希望他能繼承先人的美德和恩澤,繼續爲社會做出貢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教育和傳統美德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