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寺

越國龜峯寺,樓臺曜錦翬。 許詢初有造,徐浩久相依。 開戶琅玕裂,登山窣堵危。 昔聞禪板少,今見講花飛。 禱雨靈鰻躍,看雲老鶴歸。 童烹羅漢菜,客禮國師衣。 白足三千指,蒼松四十圍。 星河上界近,煙火下方微。 浮世自榮辱,深林無是非。 天台五臺遠,何必更驂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曜錦翬(yào jǐn huī):形容樓臺光彩奪目,錦繡般絢爛。
  • 許詢:人名,可能是一位古代的建造者或設計師。
  • 徐浩:人名,可能是一位與寺廟有深厚關係的古人。
  • 琅玕(láng gān):美玉,這裏形容窗戶的華麗。
  • 窣堵(sū dǔ):形容山勢險峻。
  • 禪板:指禪宗的教義或修行方式。
  • 講花:指講經時的花飾,也比喻講經的盛況。
  • 靈鰻:傳說中的神魚,能帶來雨水。
  • 羅漢菜:寺廟中供奉的素菜。
  • 國師衣:國師的服飾,這裏指受到尊敬的僧侶。
  • 白足:指僧人,因僧人常赤腳行走。
  • 三千指:形容僧人衆多。
  • 蒼松四十圍:形容松樹高大,樹幹粗壯。
  • 上界:指天界或神仙居住的地方。
  • 下方:指人間。
  • 驂騑(cān fēi):古代指駕車的馬,這裏比喻遠行。

翻譯

越國的龜峯寺,樓臺光彩奪目,錦繡般絢爛。許詢最初有所建造,徐浩長久相伴。打開窗戶,美玉般的華麗映入眼簾,登山則見山勢險峻。昔日禪宗教義稀少,如今講經盛況如花飛舞。祈雨時靈鰻躍動,看雲時老鶴歸巢。童子烹煮羅漢素菜,客人尊崇國師的服飾。僧人衆多,蒼松高大粗壯。星河近在天界,人間煙火微不足道。浮世自有榮辱,深林中無是非之爭。天台山與五臺山雖遠,何必再遠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越國龜峯寺的壯麗景象和寺廟的寧靜生活。通過對比昔日的禪宗稀少與今日的講經盛況,表達了時間的變遷和佛教的興盛。詩中「浮世自榮辱,深林無是非」一句,深刻反映了詩人對於世俗榮辱的超然態度和對深林中清淨無爲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於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對自然與宗教和諧共存的讚美。

鮮于樞

鮮于樞

元大都人,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又號西溪子、寄直道人。世祖時曾官兩浙轉運使經歷。辭歸,居錢塘西溪,築困學齋。起爲江浙行省都事,後以太常寺典簿致仕。善詩文,工書畫。尤工草書,酒酣吟詩作字,奇態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之。有《困學齋雜錄》、《困學齋詩集》。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