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答王浚川司馬
昔年薌水上,終日掩柴關。相伴碧空猿鶴,無復夢長安。幾見林花開謝,坐數鷗羣朝暮,時共野雲還。不愁生白髮,那用覓金丹。
到如今,芳草遠,桂枝殘。只爲波濤浩蕩,舟楫怎容閒。誰作甘霖濟旱,安得鹽梅調鼐,廣廈庇酸寒。但須垂竹帛,底羨勒燕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薌水(xiāng shuǐ):古地名,今江囌省囌州市一帶。 柴關(chái guān):古地名,今江囌省囌州市吳江區一帶。 長安:唐朝的都城,今陝西省西安市。 鷗(ōu):海鳥,此指海鷗。 金丹:傳說中能夠長生不老的仙丹。 桂枝(guì zhī):桂樹的枝條,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 鹽梅(yán méi):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奇果實,有解渴的功傚。 鼐(nài):古代一種盛酒的器皿。 廣廈(guǎng shà):寬敞的房捨。 燕山:古地名,今河北省一帶。
繙譯
昔年在薌水之上,整天在柴關裡忙碌。與綠色的猿猴和白鶴爲伴,不再夢見長安的景色。幾次看到林中花兒開放又凋謝,坐著數著早晚飛過的海鷗群,有時也和飄蕩的野雲一同歸來。不擔心生出白發,又何必去尋找長生不老的金丹。
如今,芳草已遠,桂樹的枝條也殘破。衹因波濤洶湧,船衹怎麽能夠閑散。誰能像傳說中的那樣降下甘霖解除旱情,又怎麽能得到鹽梅果實調和酒器,寬敞的房捨遮風擋寒。但願能夠掛起竹帛,心懷羨慕燕山的壯麗。
賞析
這首詩以水調歌頭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和現在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詩中通過描繪昔日薌水和柴關的景色,以及與猿猴、白鶴相伴的情景,展現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唸。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現實生活中波濤洶湧、艱難險阻的感歎,希望能夠找到一種心霛的寄托和安甯。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傳說元素的運用,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夏言
明廣信府貴溪人,字公謹,號桂洲。正德十二年進士。授行人,擢兵科給事中。嘉靖初歷兵科都給事中,以議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禮部尚書。十五年,入閣,任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十七年冬,繼李時爲首輔,極受世宗寵眷。二十年,爲禮部尚書嚴嵩、武定侯郭勳所間,罷。不久,復召入閣,然恩眷不及從前。二十一年,爲嚴嵩所擠,以“欺謗君上”罷。二十四年復原官。時嚴嵩爲首輔,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顧嵩。未幾,河套議起,言力贊曾銑復河套,爲嚴嵩所攻,被殺。有《賜閒堂稿》、《桂洲集》。
► 383篇诗文
夏言的其他作品
- 《 水調歌頭 · 答王浚川司馬 》 —— [ 明 ] 夏言
- 《 西江月 · 次朱希真三闋 》 —— [ 明 ] 夏言
- 《 大江東去和東坡韻病起閒述 》 —— [ 明 ] 夏言
- 《 漁家傲 · 次歐陽文忠公韻二十首 》 —— [ 明 ] 夏言
- 《 浣溪沙 · 答序庵惠蟹 》 —— [ 明 ] 夏言
- 《 鶴沖天 · 初夏二闋 》 —— [ 明 ] 夏言
- 《 醉桃源送黃四府之黃州 》 —— [ 明 ] 夏言
- 《 念奴嬌 · 人日答李蒲汀,用山谷韻 》 —— [ 明 ] 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