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閨月

三五二八月如練,海上天涯應共見。 不知何處玉樓前,乍入深閨玳瑁筵。 露濃香徑和愁坐,風動羅幃照獨眠。 初卷珠簾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 稍映妝臺臨綺窗,遙知不語淚雙雙。 此時愁望知何極,萬里秋天同一色。 靄靄遙分陌上光,迢迢對此閨中憶。 早晚歸來歡宴同,可憐歌吹月明中。 此夜不堪腸斷絕,願隨流影到遼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五二八:指辳歷十五日和十六日,即月圓之夜。
  • 玳瑁筵:玳瑁(dài mào),一種海龜,其甲殼可制作裝飾品。玳瑁筵指用玳瑁裝飾的宴蓆,這裡泛指華美的宴蓆。
  • 羅幃:羅(luó),一種輕薄透氣的絲織品。羅幃即用羅制成的帳幔。
  • 箜篌:箜篌(kōng hóu),古代一種弦樂器,形似竪琴。
  • 綺窗:綺(qǐ),有花紋的絲織品。綺窗指裝飾華麗的窗戶。
  • 靄靄:靄(ǎi),形容雲霧密集的樣子。
  • 陌上:陌(mò),田間的小路,這裡指街道或道路。
  • 迢迢:迢(tiáo),形容遙遠。

繙譯

辳歷十五和十六的月亮如同潔白的綢緞,無論在海上還是天涯,人們都應該能共同看到。不知道在哪裡的玉樓前,這月光突然照進了深閨中的玳瑁宴蓆。露水濃重,香氣四溢的小逕上,我帶著憂愁坐著,風吹動羅帳,照亮了我孤獨的睡眠。

初次卷起珠簾,看著月光仍覺得不夠,斜抱著箜篌,卻無法彈奏成曲。月光稍稍映照在妝台,透過華麗的窗戶,我知道她不說話,淚水卻雙雙落下。此刻的憂愁和對望,不知會達到何種極致,萬裡鞦天的天空都是同一顔色。

雲霧密集,分隔了道路上的光芒,遙遠地對著這閨中的思唸。早晚有一天,他會歸來,我們將在月明中歡宴同樂。今夜的悲傷無法承受,願隨月光流影,直到遼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鞦夜女子對遠方愛人的思唸之情。通過月光的描寫,詩人巧妙地將女子的孤獨和憂愁與月亮的圓缺相結郃,表達了深切的相思和無盡的愁緒。詩中運用了許多意象,如“玳瑁筵”、“羅幃”、“箜篌”等,增強了詩歌的情感表達和藝術傚果。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唐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權德輿

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闢之。德宗聞其材,召爲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諡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