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紳詩
和靜有真質,斯人稱最靈。
感物惑天性,觸裏紛多名。
禍機生隱微,智者鑑未形。
敗禮因近習,哲人自居貞。
當令念慮端,鄙嫚不能萌。
苟非不踰矩,焉得遂性情。
謹之在事初,動用各有程。
千里起步武,彗雲自纖莖。
心源一流放,駭浪奔長鯨。
淵木苟端深,枝流則貞清。
和理通性術,悠久方昭明。
先師留中庸,可以導此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和靜:和諧寧靜。
- 真質:真正的本質。
- 感物:感知外物。
- 惑天性:迷惑於自然本性。
- 觸裏:觸及內心。
- 紛多名:衆多且複雜。
- 禍機:災禍的根源。
- 隱微:隱蔽細微。
- 鑑未形:預見尚未顯露的事物。
- 敗禮:破壞禮儀。
- 近習:親近的習慣。
- 哲人:智慧的人。
- 居貞:堅守正道。
- 念慮端:思想端正。
- 鄙嫚:粗俗輕慢。
- 不踰矩:不越過規矩。
- 動用:行動。
- 程:規則。
- 步武:步伐。
- 彗雲:彗星的尾跡。
- 纖莖:細小的莖。
- 心源:內心的源泉。
- 流放:放任。
- 駭浪:驚濤駭浪。
- 奔長鯨:比喻巨大的動盪。
- 淵木:深淵中的樹木。
- 端深:端正深遠。
- 枝流:分支的水流。
- 貞清:純潔清澈。
- 和理:和諧的道理。
- 通性術:通達本性的方法。
- 悠久:長久。
- 昭明:顯明。
- 先師:前輩老師。
- 中庸:中庸之道。
翻譯
和諧寧靜中蘊含着真正的本質,人類因此被視爲最靈性的存在。感知外物時,我們常常被自然本性所迷惑,內心觸及之處充滿了複雜多變。災禍的根源往往隱蔽細微,只有智者能預見尚未顯露的事物。破壞禮儀往往源於親近的習慣,而智者則堅守正道。應當使思想端正,避免粗俗輕慢的念頭萌生。如果不越過規矩,我們就能順應自己的性情。在事情開始時就要謹慎,行動各有其規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就像彗星的尾跡從細小的莖開始。內心的源泉一旦放任,就會像驚濤駭浪中奔騰的長鯨一樣動盪。如果深淵中的樹木端正深遠,那麼分支的水流也將純潔清澈。和諧的道理通達本性,長久之後才能顯明。前輩老師留下的中庸之道,可以引導我們的一生。
賞析
這首詩強調了和諧與寧靜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在感知世界時應保持的清醒和正直。詩中通過對比智者與普通人的行爲,強調了預見未來和堅守正道的價值。同時,詩人也提倡在行動中遵守規則,保持內心的純淨和深遠。最後,詩人提到了中庸之道,認爲這是引導人生的重要原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