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相公攝事南郊覽物興懷呈一二知舊
燦燦辰角曙,亭亭寒露朝。
川原共澄映,雲日還浮飄。
上宰嚴祀事,清途振華鑣。
圓丘峻且坦,前對南山標。
村樹黃復綠,中田稼何饒。
顧瞻想巖谷,興嘆倦塵囂。
惟彼顛瞑者,去公豈不遼。
爲仁朝自治,用靜兵以銷。
勿憚吐捉勤,可歌風雨調。
聖賢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攝事:治事,理事。
- 辰角:星宿名。即角宿。
- 寒露:二十四節氣之一。
- 上宰:主宰。
- 祀事:祭祀之事。
- 華鑣(biāo):精美的馬勒。
- 圓丘:古代祭天的圓形高壇。
- 標:樹梢,末端。
- 顛瞑(miàn):迷惑。「瞑」通「湎」。
- 憚(dàn):害怕。
翻譯
燦爛的角宿在黎明時閃耀,清冷的寒露之晨亭亭而立。河流原野共同澄澈映照,白雲紅日依然飄浮飄遊。主宰之人嚴肅對待祭祀之事,在清平路途上揚起華美的馬鑣。圓形高壇高大又平坦,前方正對着南山的樹梢。村莊樹木由黃又變綠,中間田地的莊稼是多麼繁茂。回頭瞻望就會想起那巖谷,不禁興嘆對塵世喧囂感到厭倦。只有那些迷惑的人,離開公正難道不遙遠。施行仁政當朝會自我治理,用安靜之法使兵事消弭。不要害怕吐哺捉髮的辛勤,值得歌頌那風雨的和諧曲調。聖賢之人相遇很少,功德如今已顯著昭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南郊舉行祭祀活動時的景象和詩人的感懷。詩的開頭通過描寫黎明時的角宿、寒露之晨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清寂的氛圍。接着描述祭祀活動的莊嚴以及周圍環境的美好。詩人看到田野的繁茂,觸景生情,感嘆塵世的喧囂,對那些偏離公正的人表示惋惜。同時強調仁政和和平的重要性。詩中還表達了對聖賢難得相遇和所建功德得以昭示的感慨。整首詩意境開闊,既有對自然景色和祭祀活動的描繪,也有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體現了韓愈深刻的見解和高遠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