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室課子歌

淄黌老叟鮮機心,四十二載點朝簪。 中外南北頻拮据,度支承乏惕影衾。 六年持籌嗟仰屋,華髮種種類臨深。 匪朝匪夕躬盡瘁,畏首畏尾力難任。 黔驢技窮駑馬殫,倦鳥回首思高林。 屢疏乞骸玦未賜,一言忤旨獄吏侵。 隻身狼狽困縲紲,十齡稚子相追尋。 俯仰天地等逆旅,依依將雛祛煩襟。 憶昔夏侯與黃霸,異姓授書傳古今。 況爾年少方趨庭,好惜寸陰如寸金。 君子患難行素位,經史喬梓足哦吟。 天王神聖公論皎,濁醑逡巡對月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淄黌(zī hóng):古代指學校。
  • 鮮機心:少有世俗的機巧之心。
  • 點朝簪:指在朝廷中任職。
  • 拮据:形容生活困頓,經濟緊張。
  • 度支:古代官職,負責財政收支。
  • 惕影衾:形容憂慮重重,夜不能寐。
  • 持籌:指管理財政。
  • 嗟仰屋:嘆息仰望屋頂,形容憂愁無助。
  • 華髮:白髮。
  • 種種:形容頭髮短而密。
  • 臨深:面臨深淵,比喻處境危險。
  • 匪朝匪夕:不是早晨就是晚上,形容時間緊迫。
  • 躬盡瘁:親自盡力到極致。
  • 畏首畏尾:形容做事膽小,顧慮重重。
  • 黔驢技窮:比喻能力有限,已經用盡。
  • 駑馬殫:劣馬已經筋疲力盡。
  • 倦鳥回首:疲憊的鳥兒回頭望。
  • 思高林:嚮往高大的樹林,比喻嚮往安寧的生活。
  • 乞骸:請求退休。
  • 玦未賜:指未被允許退休。
  • 忤旨:違背皇帝的旨意。
  • 獄吏侵:被獄吏欺凌。
  • 縲紲(léi xiè):古代的刑具,比喻囚禁。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相追尋:相互尋找。
  • 俯仰天地:形容生活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
  • 逆旅:旅店,比喻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 依依將雛:依依不捨地帶着幼鳥。
  • 祛煩襟:消除心中的煩惱。
  • 夏侯與黃霸:兩位古代的學者。
  • 異姓授書:不同姓氏的人傳授知識。
  • 趨庭:指在父親的教育下學習。
  • 好惜寸陰:珍惜每一寸光陰。
  • 君子患難:君子在困難中堅守道德。
  • 行素位:保持清白的位置。
  • 經史喬梓:經書和史書,比喻學問。
  • 天王神聖:指皇帝。
  • 公論皎:公衆的議論清晰明確。
  • 濁醑(zhuó xǔ):濁酒。
  • 逡巡:猶豫不決。
  • 對月斟:對着月亮飲酒。

翻譯

淄黌的老叟少有機巧之心,四十二年在朝廷中任職。 無論南北中外,生活總是困頓,管理財政時憂慮重重,夜不能寐。 六年管理財政,嘆息仰望屋頂,白髮短而密,處境危險。 不是早晨就是晚上,親自盡力到極致,做事膽小,顧慮重重,力不從心。 能力有限,已經用盡,劣馬已經筋疲力盡,疲憊的鳥兒回頭望,嚮往安寧的生活。 多次請求退休未被允許,一言違背皇帝旨意,被獄吏欺凌。 隻身一人陷入囚禁,十歲的孩子相互尋找。 生活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依依不捨地帶着幼鳥,消除心中的煩惱。 回憶起古代的學者,不同姓氏的人傳授知識,傳古今。 何況你年少,正在父親的教育下學習,珍惜每一寸光陰。 君子在困難中堅守道德,保持清白的位置,經書和史書,足以吟詠。 皇帝神聖,公衆的議論清晰明確,猶豫不決地對着月亮飲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老者在官場中的艱辛與無奈,以及對安寧生活的深切向往。詩中通過對比老者的現實困境與內心的理想追求,展現了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學問的執着。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家庭和親情的珍視,以及對皇帝和公衆輿論的複雜情感。整體上,詩歌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畢自嚴

畢自嚴

明山東淄川人,字景曾。萬曆二十年進士。授松江推官。泰昌時,官至太僕卿。天啓元年,遼陽陷落,廷議加強海防,改右僉都御史,巡撫天津。在任設鎮海諸營,用戚繼光遺法,水軍先習陸戰,軍由是可用。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次年,改南戶部尚書,以忤魏忠賢引疾歸。崇禎初起戶部尚書,條上諸事,帝悉允行。旋因事被劾下獄,未幾得釋。致仕卒。有《石隱園藏稿》。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