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父登泰山四首

縹緲飛雲十八盤,高臨回首盡長安。 青天萬仞樓臺立,白日千重杖履寒。 若木煙光浮帝闕,扶桑霞影落仙壇。 相攜並倚孤鸞嘯,不向遙空問羽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雲霧繚繞,景象模糊不清。
  • 飛雲:形容雲朵飄動的樣子。
  • 十八盤:泰山的一個著名景點,以山路曲折險峻著稱。
  • 高臨:從高處俯瞰。
  • 回首:回頭看。
  • 長安:古代中國的首都,這裏指代繁華的都市。
  • 萬仞:形容極高,仞是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樓臺:高大的建築物。
  • 白日:明亮的太陽。
  • 杖履:指行走時所用的柺杖和鞋子,這裏指代行走。
  • 若木:神話中的樹名,傳說中生長在西方日落之處。
  • 帝闕:皇帝的宮殿。
  • 扶桑:神話中的樹名,傳說中生長在東方日出之處。
  • 仙壇:神仙居住的地方。
  • 孤鸞:孤獨的鳳凰,比喻孤獨的人。
  • 遙空:遙遠的天空。
  • 羽翰:羽毛和筆,這裏指代飛翔和書寫。

翻譯

在泰山十八盤的縹緲飛雲中,我們高高在上,回首望去,盡是長安的繁華。青天之下,萬仞高的樓臺聳立,白日當空,千重山路行走時感到寒冷。若木的煙光在帝闕之上浮動,扶桑的霞影落在仙壇之上。我們相攜並立,孤獨地仰天長嘯,不向遙遠的空中詢問飛翔的祕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與父親一同登泰山的壯麗景象,通過高遠的視角和神話元素的融入,展現了泰山的雄偉與神祕。詩中「縹緲飛雲」、「萬仞樓臺」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泰山的險峻與高遠,而「若木煙光」、「扶桑霞影」則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色彩。結尾的「相攜並倚孤鸞嘯,不向遙空問羽翰」表達了詩人超脫塵世、嚮往自由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胡應麟的詩歌才華。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