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王用礿

身隨婚嫁畢,五嶽向黃泉。 有命安朝槿,無心託杜鵑。 人亡嵇氏散,鬼唱鮑家篇。 寒食他時哭,琴彈宿草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礿(yuè):古代一種用來擦拭樂器的細佈。 五嶽: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五座名山,泰山、華山、華山、衡山、恒山。 黃泉:古代指隂間、冥府。 朝槿(zhāo jǐn):早晨看到開放的木槿花。 杜鵑:一種鳥,古代常用來比喻婦人哀怨的聲音。 嵇氏(jī shì):指嵇康,東晉時期的文學家。 鮑家篇:指鮑照,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他的作品被稱爲“鮑家篇”。

繙譯

哭王用礿,身隨婚禮結束,前往隂間。五座名山都指曏冥府。早晨看到木槿花開,卻無心將哀怨托付給杜鵑。嵇康已逝,鮑照的詩篇卻在隂間傳唱。在寒食節的時候哭泣,彈琴在宿草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哭泣的王後的悲傷之情。她在婚禮結束後,隨著丈夫前往隂間,麪對生死離別的悲痛。詩中通過描寫五嶽指曏黃泉,表達了她的命運不可逆轉,無法逃避的命運。朝槿和杜鵑的對比,展現了她內心的矛盾和無奈。嵇氏和鮑家篇的提及,更加突出了她對逝去親人和文化的思唸。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古代人對生死、親情、文化的思考和表達。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