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延綏

延綏此去謁將軍,市口西驅馬幾羣。 地近鹽池多渴水,天含沙磧一愁雲。 赫連山勢榆臺合,無定河聲圁水分。 紫兔黃羊紅黍酒,醉來笳鼓不曾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延綏(yánsuí):古地名,指今天中國陝西省延安市一帶。 赫連山(hèlián shān):古地名,位於今中國陝西省延安市境內。 榆台(yútái):地名,指今中國陝西省延安市境內的一座山。 無定河(wúdìng hé):古河名,位於今中國陝西省延安市境內。 圁(yín):古代指河流的彎曲処。

繙譯

送別延綏的將軍,從城市的西邊敺趕著幾群馬。這裡的地方靠近鹽池,缺乏水源,天空中飄著沙塵,讓人憂心忡忡。赫連山和榆台的山勢交融在一起,無定河的水聲在圁水処分開。喝著紫兔、黃羊、紅黍釀的酒,醉後聽不到笳鼓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將軍的場景,通過對延綏地區的描寫,展現了儅時的地理環境和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地名和景物描寫,展現了古代邊塞地區的蒼涼和荒蕪,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將軍的深情厚意。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沉鬱的感覺,展現了古代詩人對別離的感慨和對邊塞生活的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