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魚皮種落在扶餘,婦女人人解射魚。 持取小魚爲綵縷,繡成方領似芙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扶餘(fú yú):古地名,今河南省輝縣市一帶。
  • 綵縷(cǎi lǚ):五彩的絲線。
  • 芙蕖(fú qú):荷花。

翻譯

在扶餘地,魚皮散落在地上,婦女們個個善於射擊捕魚。她們捕捉小魚,用五彩絲線繡成方形領子,彷彿荷花一般美麗。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古代扶餘地的一幅生動畫面,展現了當地婦女們的巧手和細膩。詩中通過描寫婦女們捕魚、繡花的場景,展現了她們的勤勞和靈巧,同時也展現了古代女性的美好形象。詩人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將這一場景描繪得生動而優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