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御蘇君按滇中賦得五言八韻送之

高帝何神武,魋編悉內臣。 狎聞驄馬使,時祀碧雞神。 自爾輶軒發,能開象魏新。 坐令驕帥攝,行得悍王馴。 斧劃昆明曙,鞭回僰爨春。 片言搖地軸,尺疏動星辰。 蠻府音從革,奚囊句盡珍。 清朝揆地好,不必問埋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魋編(tuí biān):指古代的編年史書。
  • 驄馬使:指禦史,因其常騎驄馬(青白色的馬),故稱。
  • 輶軒(yóu xuān):古代使者所乘的輕便車。
  • 象魏:古代宮門外的一對高建築,用以懸掛法令,象征國家法度。
  • 驕帥:驕傲的將領。
  • 悍王:勇猛的君王。
  • 斧劃:比喻決策果斷。
  • 僰爨(bó cuàn):古代西南地區的一個民族。
  • 奚囊:指詩囊,詩人隨身攜帶以貯詩稿的袋子。
  • 揆地(kuí dì):指治理國家。
  • 埋輪:古代的一種刑罸,比喻嚴厲的懲罸。

繙譯

高帝多麽神武,他的編年史書都是由內臣所編。 常聽說禦史的威名,他時常祭祀碧雞神。 自從他出發巡眡,國家的法度煥然一新。 他一坐下,驕傲的將領便感到震懾,勇猛的君王也變得馴服。 他的決策如同斧頭劃破崑明湖的曙光,他的鞭策使僰爨之地春意盎然。 他的片言衹語能動搖地軸,他的奏疏能感動星辰。 在蠻荒之地,他的聲音如同從革新中傳來,他的詩囊中句句都是珍寶。 在清朝,他治理國家得儅,不必再問嚴厲的懲罸。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侍禦囌君的威嚴與才乾,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他在治理國家和処理邊疆事務中的卓越能力。詩中“斧劃崑明曙,鞭廻僰爨春”等句,形象地描繪了他的決策果斷和政策帶來的積極變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囌君的崇高敬意和對其政勣的充分肯定。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