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和:指太和殿,位於北京故宮內,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
- 宮闕:宮殿。
- 黃圖:古代地圖,這裏指帝王的版圖。
- 匡廬:即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 天子都:指帝王的都城。
- 玉皇香案吏:指在玉皇大帝面前供職的官員,比喻高官顯貴。
- 香壚:香爐,供奉神佛時焚香用。
翻譯
太和殿的宮闕繪製在帝王的版圖上,廬山自古以來就被稱爲天子的都城。 我們都是玉皇大帝面前的官員,不妨在南北兩地都領受香爐的供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太和殿與廬山的壯麗景象,通過「太和宮闕寫黃圖」和「匡廬舊稱天子都」兩句,展現了帝王的權威與廬山的神聖。後兩句「共是玉皇香案吏,不妨南北領香壚」則表達了詩人及其弟身爲高官,無論在何處都能受到尊崇的自豪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開闊,體現了明代文人對權力與自然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