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陽道中
蜀道難從昔,鄖山不易哉。
分峨雲作戍,如灩雪成堆。
忽頫龍宮迫,俄驚鳥道開。
旌旗從地涌,鼓吹薄巖回。
無虎心時動,非猿響亦哀。
脅肩峯岝崿,齧履浪喧豗。
麇子甘從徙,鄖公肯再來。
俱言叱馭好,未有鑿空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鄖陽:古地名,今湖北省鄖縣。
- 蜀道:指古代由四川通往陝西的道路,以險峻著稱。
- 鄖山:指鄖陽一帶的山脈。
- 峨雲:高聳入雲的山峯。
- 灩雪:波光閃爍的雪景。
- 頫(fǔ):低頭。
- 龍宮:神話中龍王的宮殿,此處比喻深邃的山谷。
- 鳥道:形容險峻狹窄的山路,只有鳥兒才能飛過。
- 旌旗:古代軍隊的旗幟。
- 鼓吹:古代軍樂,此處指軍隊的聲響。
- 脅肩:形容山峯陡峭,彷彿要壓下來。
- 岝崿(zuò è):山峯高聳的樣子。
- 齧履:形容山路崎嶇,行走艱難。
- 喧豗(huī):水流聲。
- 麇子:小鹿。
- 鄖公:指鄖陽的地方官員。
- 叱馭:駕馭馬車。
- 鑿空:開鑿山洞或隧道。
翻譯
蜀道自古以來就以難行著稱,而鄖陽的山路也同樣不易。山峯高聳入雲,彷彿是分隔開的峨眉山雲霧繚繞,而雪景則波光閃爍,如同堆積的雪堆。突然低頭,感覺龍宮般的深谷近在咫尺,又忽然驚覺鳥兒才能飛過的險峻山路已經展開。軍隊的旗幟彷彿從地面涌出,軍樂聲在岩石間迴盪。沒有老虎出現,心中卻時常感到不安,不是猿猴的叫聲也讓人感到悲哀。山峯陡峭,彷彿要壓下來,山路崎嶇,行走艱難,水流聲喧鬧。小鹿甘願跟隨遷徙,鄖陽的官員是否願意再來。大家都說駕馭馬車好,但沒有開鑿山洞的才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鄖陽道中的艱險景象,通過對比蜀道的難行,突出了鄖山的不易。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峨雲」、「灩雪」等,形象地展現了山路的險峻和自然景觀的壯美。同時,通過對軍隊行進場景的描寫,增添了詩中的動感。最後,通過對「叱馭」和「鑿空」的對比,表達了對於克服自然障礙的艱難和對於開拓精神的讚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王世貞對於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