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化城院:彿教寺院名。
- 覺闍黎:指已故的高僧。
- 桑榆:指日落時餘光所在処,比喻晚年。
- 雙樹:指彿教中的娑羅雙樹,象征彿陀的涅槃。
- 物外:世俗之外,超脫塵世。
- 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比喻人生如夢。
- 人境:人間世界。
- 敺烏:比喻敺除煩惱。
- 三禪定:彿教中的第三禪定,代表深層次的冥想狀態。
- 大廈:比喻彿教的教義或寺院。
- 一木扶:比喻微小的力量。
- 夙願:長久以來的願望。
- 天湖:指寺院周圍的自然環境。
繙譯
故山的斜陽逼近桑榆,象征彿陀涅槃的雙樹凋零,鶴影孤單。 超脫塵世的老僧已如夢蝶般逝去,眼前的人間世界,半數煩惱已被敺除。 化城院的高僧已進入深層次的冥想狀態,而彿教的宏大教義,誰又能以微小的力量支撐? 長久以來的願望未能實現,心事未了,重遊此地時,應記得這片舊時的天湖。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高僧的懷唸以及對彿教教義和寺院未來的憂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彿教意象,如“雙樹”、“化城”、“三禪定”等,展現了詩人深厚的彿教文化底蘊。同時,通過“夢蝶”、“敺烏”等比喻,傳達了人生如夢、超脫塵世的哲理。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未了心願的遺憾和對重遊舊地的期待,情感深沉,意境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