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文斗山謁選北行舟過大通賦詩留別並出丹霞題詠見示用韻贈行
高掛蒲帆出大通,抱琴埽石就松風。
攜將六月薰風去,散入三春雨露中。
望氣君應追柱下,救時人盡識姚崇。
何堪一笑溪橋別,每見蓮花便憶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蒲帆:用蒲草編織的帆,這裏指帆船。
- 埽石:埽(sǎo),古代一種清掃工具,這裏指用埽清掃石頭。
- 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 柱下:古代官名,指柱下史,負責記錄歷史。
- 姚崇:唐代著名政治家,以清廉著稱。
翻譯
高高掛起蒲草編織的帆,駛出大通, 手抱古琴,清掃石頭,靠近松樹聆聽風聲。 帶着六月和暖的東南風離去, 將這溫暖的風散入春天的雨露之中。 你應當追尋柱下史的足跡,記錄歷史, 人們都認識像姚崇那樣救時之士。 在溪橋邊,怎能忍受一笑而別的情景, 每次看到蓮花,便會想起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送別友人的情景,通過「蒲帆」、「松風」、「薰風」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意境。詩中「攜將六月薰風去,散入三春雨露中」一句,巧妙地將季節與自然現象結合,表達了對友人旅途的祝願。末句「每見蓮花便憶公」則深情地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