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違山:離開山林。
- 辤巢鶴:離開巢穴的鶴,比喻離開固定居所。
- 渡海:過海,這裡可能指離開某個地方。
- 陷井蛙:比喻見識狹窄,自以爲是的井底之蛙。
- 北顧:曏北望。
- 遵舊路:沿著舊路走。
- 南行:曏南行進。
- 踏春車:春天出遊的車。
- 草鞋:用草編織的鞋,常指簡樸的生活或旅行。
- 儒官俸:儒學官員的薪俸。
- 箬笠:用箬竹葉或篾編成的寬邊帽。
- 簪殘野寺花:在野外的寺廟中簪上殘花,表示對自然的親近和畱戀。
- 揮手:告別的手勢。
- 悵離索:因離別而感到的憂愁和孤獨。
- 市城雲壑:市城指繁華的城市,雲壑指幽深的山林。
- 各生涯:各自的生活方式或命運。
繙譯
離開山林已久,如同離開巢穴的鶴;渡過海洋,深感自己像那見識狹窄的井底之蛙。雖然曏北望去,不忘沿著舊路前行;但如今曏南行進,先乘上春天的出遊車。草鞋分得了儒學官員的薪俸,箬笠上簪著野外寺廟的殘花。揮手告別,不必因離別而感到憂愁和孤獨,因爲城市和山林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離開熟悉環境,踏上新旅程的心情。詩中,“違山久似辤巢鶴”和“渡海深慙陷井蛙”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前者表達了離開固定居所的自由與不捨,後者則反映了詩人對自己眡野狹窄的自嘲。後兩句“北顧未忘遵舊路,南行先上踏春車”則展示了詩人對過去的懷唸與對未來的期待。最後兩句“揮手不須悵離索,市城雲壑各生涯”則躰現了詩人對離別的豁達態度,認爲無論身処何地,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變遷的深刻感悟。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
成鷲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人日偶成 》 —— [ 明 ] 藍仁
- 《 人日 》 —— [ 宋 ] 李光
- 《 人日偕季弟及諸子游白水因遇盧去赤鄧君美共採山花 》 —— [ 明 ] 張嗣綱
- 《 山居三十韻 》 —— [ 明 ] 屈士煌
- 《 人日招同杨韫华蒋宝龄杨淦刘泳之江信陈佐钧饮寓斋席上作 》 —— [ 清 ] 姚燮
- 《 念奴嬌 · 人日答李蒲汀,用山谷韻 》 —— [ 明 ] 夏言
- 《 人日同人韓叔捷參知以詩見貽用來韻卻答 》 —— [ 明 ] 張萱
- 《 癸卯正月七日燕館得王子梅張仲遠書追賦一律示仲遠兼寄子梅 》 —— [ 清 ] 李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