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住東林周太尊繆西冷過宿

· 成鷲
君不見日光西沒月東出,大地晴陰是何物。良辰美景無二三,風雨晦明常六七。 白雪多從腦後生,青山半向塵中失。人生能得幾多時,知己燈邊頻促膝。 我慣香山三十年,我住東林才半日。半日閒人半日忙,送往迎來非一一。 黃昏客散掩荊扉,水亭月上風蕭瑟。周生繆生興獨高,出門畏與時流匹。 孤城吹角巷無人,自抱衾裯到蓬蓽。相逢大笑腐儒禪,解道非心亦非佛。 殷勤留客話深宵,手撥寒灰煨榾柮。一更明月二更雲,半夜雨聲喧蟋蟀。 微雲細雨眼前過,依舊孤光生白室。底事明明舉似君,淨似琉璃黑如漆。 坐到天明捲幔看,君不見月光西沒日東出。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