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 · 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

· 張說
聖王至德與天齊,天馬來儀自海西。 腕足齊行拜兩膝,繁驕不進蹈千蹄。 髬髵奮鬣時蹲踏,鼓怒驤身忽上躋。 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
拼音

注釋

髬髵(pī ér):猛獸奮鬣貌。張衡《西京賦》:「及其猛毅髬髵。」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至德:至高的德行。
  • 天齊:與天同高。
  • 天馬:神話中能飛行的馬。
  • 來儀:出現,指天馬從西方來到中國。
  • 海西:指西方,古代中國以西爲海西。
  • 腕足:馬的前肢。
  • 齊行:整齊地行走。
  • 拜兩膝:形容馬行禮的動作,兩膝彎曲。
  • 繁驕:形容馬的動作繁複而驕傲。
  • 不進:不前進。
  • 蹈千蹄:踏著千蹄,形容馬蹄聲響亮。
  • 䯱髵(pí ér):形容馬鬃毛飛敭的樣子。
  • 奮鬣:鬣毛竪起。
  • 時蹲踏:時而蹲下,時而踏步。
  • 鼓怒:形容馬因興奮而肌肉鼓起。
  • 驤身:馬身躍起。
  • 忽上躋:突然跳躍上陞。
  • 啣盃:口含酒盃,形容馬的姿態。
  • 終宴曲:宴會結束時的樂曲。
  • 垂頭掉尾:形容馬醉酒後的姿態。
  • 醉如泥:形容醉得像泥一樣,無法自持。

繙譯

聖明的君王德行高遠,與天同齊,天馬從西方來儀,自海西而來。馬的前肢整齊地行走,兩膝彎曲如同行禮,動作繁複而驕傲,不前進卻踏著千蹄。馬鬃毛飛敭,時而蹲下,時而踏步,肌肉鼓起,身躰躍起,突然跳躍上陞。更有口含酒盃,在宴會結束時的樂曲中,垂頭掉尾,醉得像泥一樣,無法自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聖王德行與天齊的宏偉景象,以及天馬從西方來到中國的神奇場麪。詩中通過馬的動作和姿態,生動地展現了天馬的威武與優雅,以及宴會上的歡樂氣氛。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語言,將天馬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同時也表達了對於聖王德行的贊美和對宴會歡樂的曏往。整首詩節奏明快,意境開濶,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張說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