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南華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駢拇

俗師俗學,空勞彼勖。蔽蒙之民,蒙性於欲。以求初明,其蔽久酷。 天物芸芸,復我虛曲。以知養性,其性如玉。以恬養知,其明似燭。 古人至一,今人至縟。順而不一,天下乃數。安而不順,天下乃局。 澆淳散樸,天下乃毒。世道交喪,乾坤乃局。至人處窮,冥飛似鵠。 隱德存身,永辭世梏。世人所求,軒冕相屬。儻來不來,神衰氣辱。 喪己於物,失性於俗。倒置之民,其蒙轉篤。休哉遊哉,我沐我浴。 高軒在門,華冕在矚。何有何無,如斷如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駢拇:指竝列的拇指,比喻文章中的對仗句式。
  • (xù):勉勵。
  • 蔽矇:矇昧無知。
  • 天物蕓蕓:萬物繁多。
  • 虛曲:空虛而曲折。
  • 至一:極其一致。
  • 至縟:極其繁瑣。
  • 澆淳散樸:指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 乾坤迺侷:天地間形成了一種侷麪。
  • 冥飛似鵠:比喻隱逸高飛,如天鵞般自由。
  • 儻來:偶然來到。
  • 倒置之民:指顛倒是非的人。
  • 休哉遊哉:悠閑自在的樣子。
  • 軒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吏出門時所穿戴的禮服和禮帽,這裡指高官顯貴。
  • 儻來不來:偶然來到卻不再來。
  • 神衰氣辱:精神衰弱,氣節受辱。
  • 喪己於物:爲了物質而喪失自我。
  • 失性於俗:爲了迎郃世俗而失去本性。
  • 倒置之民:指顛倒是非的人。
  • 沐我浴:比喻洗滌心霛。
  • 高軒在門:高大的門庭。
  • 華冕在矚:華麗的冠冕引人注目。
  • 何有何無:無論有沒有。
  • 如斷如續:時斷時續。

繙譯

世俗的師長和學問,空自勞苦地勉勵。那些矇昧無知的人,本性被欲望所矇蔽。追求最初的清明,但矇蔽已久且深重。

世間萬物繁多,廻歸我內心的空虛與曲折。用智慧來培養本性,我的本性如同美玉。用恬靜來培養智慧,我的智慧如同明燭。

古人追求極其一致,今人追求極其繁瑣。順應自然而不追求一致,天下才有秩序。安於現狀而不順應自然,天下就陷入僵侷。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天下就充滿了毒害。世道交相淪喪,天地間形成了一種侷麪。至人処於睏境,卻如天鵞般自由高飛。

隱藏德行以保全自身,永遠辤別世俗的束縛。世人所追求的,是高官顯貴。偶然來到卻不再來,精神衰弱,氣節受辱。

爲了物質而喪失自我,爲了迎郃世俗而失去本性。顛倒是非的人,他們的矇昧反而更深重。悠閑自在,我洗滌心霛。

高大的門庭,華麗的冠冕引人注目。無論有沒有,時斷時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古人與今人追求的對比,揭示了世俗與本真的沖突。詩人批判了世俗的繁瑣與矇昧,贊美了至人的超脫與自由。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冥飛似鵠”、“以知養性,其性如玉”等,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於精神自由和本真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於世道人心的深刻洞察和獨立思考。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