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曲江撰徐䀻君墓碣

一木能支大廈顛,棲棲徒只喻當年。 身垂白髮西山裏,光射青牛北斗邊。 信史只今文獻碣,清風何日豫章傳。 狂歌亂耳不足獻,依舊生芻置墓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pǎn): 同「盼」,此處指徐䀻君,人名。
  • (jié): 古代用來刻寫文字的石碑。
  • 棲棲 (xī xī): 忙碌不安的樣子。
  • 青牛 (qīng niú): 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象徵長壽或高人隱士。
  • 北斗 (běi dǒu): 北斗七星,古人常用來象徵方向或指引。
  • 信史 (xìn shǐ): 真實可信的歷史記錄。
  • 文獻 (wén xiàn): 有歷史價值的文字資料。
  • 豫章 (yù zhāng): 古代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帶,此處可能指徐䀻君的故鄉或相關傳說。
  • 生芻 (shēng chú): 新割的草,古人用以祭奠死者,表示哀思。

翻譯

一根木頭能夠支撐起大廈的傾覆,忙碌不安的樣子只爲了比喻當年的情景。 身披白髮隱居在西山之中,光芒卻照耀着青牛和北斗星邊。 真實的歷史文獻刻寫在石碑上,清高的風範何時能在豫章傳頌。 狂放的歌聲擾亂了耳朵,不值得獻上,依舊將新割的草放在墓前以示哀思。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陳獻章爲紀念徐䀻君而作。詩中通過「一木能支大廈顛」來比喻徐䀻君在困難時期的支撐作用,而「身垂白髮西山裏」則描繪了他晚年的隱居生活。詩的後半部分表達了對徐䀻君歷史貢獻的肯定和對他的深切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徐䀻君高尚品質和歷史貢獻的敬仰之情。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