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七早望煙景全收奇峯亦漸豁矣

山心知我好靈奇,幻景齊歸風雨時。 始至相看猶偃蹇,稍深忘倦共迷離。 此時坐對煙溪上,殊形詭意爭來向。 崢嶸列岫假神工,突兀孤峯憑鬼匠。 須臾影國變疑城,雲收霧卷碧霄清。 五夜微霜林外白,寒空曉日數峯生。 奔湍稍定峯漸豁,水色山光同洗抹。 倦眼初逢物象新,大鈞仍許陰陽割。 割去天邊剩目形,衆山皆醉我獨醒。 微吟漫倚扁篷立,筆落還搖萬點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偃蹇(yǎn jiǎn):形容山勢高聳,也指傲慢或困頓。
  • 迷離:模糊不清,難以分辨。
  • 崢嶸:形容山勢高峻,氣勢磅礴。
  • 列岫:連綿的山峯。
  • 殊形詭意:形容山峯形狀奇特,意境詭異。
  • 影國變疑城:形容雲霧變化,山峯若隱若現,如同幻境。
  • 五夜:指深夜。
  • 大鈞:指大自然的力量。
  • 陰陽割:比喻自然界的變化和劃分。
  • 目形:指眼前的景象。
  • 扁篷:小船的篷。

翻譯

山中的心靈知道我喜歡奇異的美景,幻化的景色都在風雨中齊聚。 初到時,山峯高聳,我們相互對望,稍後深入,忘記了疲倦,一同迷失在這迷離之中。 此時,我坐在這煙霧繚繞的溪流之上,奇特的山峯爭相向我展示它們的獨特。 高峻的山峯像是神工所造,孤立的山峯則像是鬼斧神工。 不久,雲霧散去,天空變得清澈,山峯若隱若現,如同幻境。 深夜的微霜覆蓋在林外,寒空中,清晨的陽光照耀着幾座山峯。 急流稍定,山峯逐漸清晰,水色山光一同被清洗過。 疲憊的眼睛初次見到這新景象,大自然的力量仍在分割陰陽。 分割後的天空只剩下眼前的景象,衆山都沉醉,只有我清醒。 我輕輕吟唱,倚在小船的篷上,筆下搖曳着萬點青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山中觀賞奇異景色的體驗,通過風雨、山峯、雲霧等自然元素的變化,展現了山中的神祕與壯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崢嶸列岫」、「突兀孤峯」等,形象地描繪了山峯的雄偉與奇特。同時,通過「影國變疑城」、「五夜微霜」等細膩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獨特視角。整首詩充滿了對自然界的敬畏與讚美,展現了作者對山水之美的敏銳捕捉和深刻理解。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