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溽暑:[rù shǔ] 指潮溼悶熱的夏天。
- 四象:指古代中國哲學中的四種基本元素,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和春、秋、夏、冬四季。
- 陰陽:古代中國哲學中的兩個對立而統一的概念,陰代表柔弱、消極,陽代表剛強、積極。
- 中和:指陰陽平衡,萬物和諧的狀態。
- 瓦沼:指瓦片上的積水。
- 炙:[zhì] 烤,曬。
- 山枝:山上的樹枝。
- 傷廉:損害廉潔的行爲。
- 竹林:竹子叢生的地方。
- 冰簟:[diàn] 涼蓆。
翻譯
平常時候衣服已被青荷的溼氣浸溼,這連日的潮溼悶熱又該如何忍受。 四象陰陽分別代表老少,一年的天地間又有幾次達到中和的狀態。 水已乾涸,瓦片上的積水中的蛙兒將要遷徙,陽光炙烤着山上的樹枝,鳥兒不再歌唱。 一件事情損害了廉潔,雖然不得已,但在竹林中鋪上涼蓆,受風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日酷熱的景象,通過自然界的細微變化來表達對炎熱天氣的感受。詩中「水枯瓦沼蛙將徙,日炙山枝鳥不歌」生動地描繪了酷熱對自然界生物的影響,而「竹林冰簟受風多」則透露出詩人尋求一絲涼意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傳達了詩人對炎熱天氣的無奈和對清涼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