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禮成改直翰林策書告廟祝版

· 張翥
黼黻青城煥景光,紫檀黃道藹天香。 鳳韶曲變初終奏,龍袞衣明上下章。 共喜聖時修曠典,更從春享議明堂。 吾皇飲福神靈畢,卻進公卿萬壽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圜丘:古代帝王祭天的圓形高臺。
  • 禮成:祭祀儀式完成。
  • 直翰林:直接隸屬於翰林院的官員。
  • 策書:古代帝王用於封賞或任命官員的文書。
  • 告廟:向祖廟報告重要事件。
  • 祝版:祭祀時用來書寫祝文的木板。
  • 黼黻(fǔ fú):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花紋,這裏指華麗的服飾。
  • 青城:指皇城。
  • 煥景光:煥發出光彩。
  • 紫檀:一種珍貴的木材,這裏指用紫檀木裝飾的器物。
  • 黃道:天文學上的黃道,這裏指皇帝的御道。
  • 藹天香:香氣瀰漫,形容祭祀時的香火。
  • 鳳韶曲:古代宮廷音樂,這裏指祭祀時的音樂。
  • 龍袞衣:皇帝的禮服。
  • 上下章:指龍袞衣上的圖案和文字。
  • 曠典:罕見的盛大典禮。
  • 春享:春季的祭祀活動。
  • 明堂:古代帝王舉行大典的地方。
  • 飲福:祭祀後分享祭品,寓意得到神靈的福佑。
  • 神靈畢:神靈的儀式完成。
  • 萬壽觴:祝壽的酒杯。

翻譯

華麗的服飾在青城煥發出耀眼的光彩,紫檀裝飾的御道上瀰漫着天香。 鳳韶曲在祭祀中奏響,龍袞衣上的圖案和文字清晰可見。 共同慶祝聖明的時代修復了罕見的盛大典禮,更在春享時討論了明堂的議題。 吾皇在神靈儀式完成後分享祭品,然後向公卿們進獻祝壽的酒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皇帝在圜丘舉行祭祀儀式後的盛況。詩中通過「黼黻青城」、「紫檀黃道」等意象展現了皇城的華麗與莊嚴,通過「鳳韶曲」、「龍袞衣」等細節描繪了祭祀的隆重與神聖。後兩句則表達了對於聖明時代的讚美和對未來盛事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宏大,充分展現了皇家祭祀的盛大場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