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存師遊方

· 張翥
故人去作遠遊僧,千里關河付腳縢。 壞衲秋縫慈母線,空山夜別祖師燈。 王城乞食應持鉢,嶽寺棲禪暫掛藤。 何日諸方參叩遍,一庵歸老白雲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腳縢(téng):綁腿,這裏指行走。
  • 壞衲(nà):破舊的僧衣。
  • 祖師燈:指佛法的傳承。
  • 持鉢:和尚化緣時所用的器具。
  • 掛藤:指在山寺中暫住。
  • 參叩:拜訪學習。
  • 白雲層:指高遠的山林。

翻譯

我的老朋友去當了遠遊的僧人,千里關河都由他的腳步丈量。 秋日裏,他穿着母親縫補的破舊僧衣,在空山中與祖師的佛法燈火告別。 在王城中乞食時,他會手持化緣的鉢,而在嶽寺中暫住時,他會掛起藤蔓。 不知何時,他才能遍訪諸方,最終在一處白雲繚繞的高山庵中安享晚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僧人遠遊的情景,通過「腳縢」、「壞衲」、「祖師燈」等詞語,展現了僧人簡樸而堅定的修行生活。詩中「王城乞食」與「嶽寺棲禪」形成對比,突顯了僧人無論在繁華都市還是幽靜山林,都能保持清淨自持的生活態度。結尾的「白雲層」寓意深遠,表達了僧人對於歸隱山林、追求心靈自由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僧人修行生活的讚美和對高遠理想的追求。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