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福嚴寺二十三題爲梓上人賦般若寺

· 張翥
彼美山中芋,輪囷類餓鴟。 暖生鬆火夜,香透竹爐時。 虎跡羣行滿,猿聲獨嘯悲。 鄴侯知味否,莫比御燒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衡山: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是中國五嶽之一。
  • 福嚴寺:位於衡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
  • 般若寺:可能指福嚴寺內的一個寺院或殿堂,般若意爲智慧。
  • 輪囷:形容物體大而圓,這裏指山中芋頭形狀大而圓。
  • 餓鴟:餓鷹,比喻飢餓的樣子。
  • 鬆火:用松木燃燒的火,常帶有松香。
  • 竹爐:用竹子製成的爐子,常用於煮茶或取暖。
  • 虎跡:老虎的足跡,這裏形容山中野獸的蹤跡。
  • 猿聲:猿猴的叫聲,常用來形容山林的幽靜。
  • 鄴侯:指曹操,因其曾封鄴侯,這裏用以指代有品味的人。
  • 御燒梨:指宮廷中燒製的梨,比喻珍貴美味。

翻譯

那美麗的山中芋頭,形狀大而圓,像是飢餓的鷹。 在溫暖的鬆火夜晚,香氣透過竹爐時。 老虎的足跡遍佈,猿猴的獨嘯聲悲涼。 鄴侯啊,你可知道這味道如何?不要只比作宮廷中的燒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衡山福嚴寺般若寺的自然環境和特色食物。詩中,「輪囷類餓鴟」形象地描繪了山中芋頭的形狀和給人的感覺,而「暖生鬆火夜,香透竹爐時」則傳達了山中的溫暖和香氣。後兩句通過對虎跡和猿聲的描寫,增添了山林的野趣和幽靜。結尾的「鄴侯知味否,莫比御燒梨」則是對山中食物獨特風味的讚美,暗示其不輸於宮廷美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和簡樸生活的嚮往。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