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夏日

· 張昱
禍福無門祗自尋,始知明哲願山林。 誰能白首儒衣敝,吟對黃鸝夏木深。 賴有故書堪寓目,已無官事可嬰心。 涼風滿扇清樽在,只此人生直萬金。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禍福無門祗自尋:禍福沒有固定的門路,都是自己尋找的。祗(zhǐ):僅僅,衹是。
  • 明哲:明智的人。
  • 山林:指隱居的生活。
  • 白首:頭發白了,指年老。
  • 儒衣敝:穿著破舊的儒服,指貧窮或不追求物質享受。
  • 黃鸝:一種鳥,鳴聲悅耳。
  • 夏木深:夏天的樹木茂盛。
  • 賴有故書堪寓目:幸好有舊書可以閲讀。賴:幸好。寓目:觀看,閲讀。
  • 官事:官場的事務。
  • 嬰心:牽掛在心,煩惱。
  • 涼風滿扇:涼風習習。
  • 清樽:清酒。

繙譯

禍福沒有固定的門路,衹是自己尋找的,我終於明白明智的人願意隱居山林。誰能到老還穿著破舊的儒服,對著黃鸝和茂盛的夏木吟詠詩篇?幸好有舊書可以閲讀,已經沒有官場的事務讓我煩惱。涼風習習,清酒在手,這樣的人生價值萬金。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生活的超脫。詩中,“禍福無門祗自尋”一句,既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領悟,也是對隱居生活的肯定。詩人通過對比“白首儒衣敝”與“吟對黃鸝夏木深”,表達了對物質貧乏但精神富足生活的追求。最後兩句“涼風滿扇清樽在,衹此人生直萬金”,更是以一種超然的態度,贊美了隱居生活的甯靜與滿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無限曏往和對世俗的超脫。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