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

· 張昱
之子青年獨老成,布袍寬博稱其名。 李膺謾自知文舉,楊意無能薦長卿。 每到草堂成酩酊,偶過花徑亦逢迎。 卜鄰自覺頭加白,轉信前賢畏後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之子:這個人。
  • 老成:成熟穩重。
  • 布袍寬博:穿着寬鬆的布袍,形容其樸素不拘小節。
  • 李膺:東漢名士,以品評人物著稱。
  • :通「漫」,隨意。
  • 文舉:指孔融,字文舉,東漢末年文學家。
  • 楊意:指楊修,字德祖,東漢末年文學家。
  • 長卿:指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著名文學家。
  • 草堂:簡陋的居所,這裏指詩人的住處。
  • 酩酊:大醉的樣子。
  • 花徑:花間小路。
  • 卜鄰:選擇鄰居。
  • 前賢:前代的賢人。
  • 畏後生:敬畏年輕人。

翻譯

這個人年輕卻顯得老成穩重,穿着寬鬆的布袍,正符合他的名聲。李膺雖然隨意地瞭解文舉,楊意卻沒有能力推薦長卿。每次我在草堂裏大醉,偶爾走過花間小路也會受到他的迎接。選擇鄰居讓我自覺頭髮都白了,更加相信前賢們敬畏年輕人是有道理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一個青年才俊的描繪,展現了其成熟穩重的氣質和樸素的生活方式。詩中運用了李膺、孔融、楊修、司馬相如等歷史人物的典故,來比喻和評價這位青年。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這位青年的敬重和對自己年齡的感慨,體現了對後生的敬畏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青年才俊的讚賞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