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粥

· 張翥
病齒入冬便食粥,瓦瓶煮豆給晨庖。 鄰人新酒賒來醉,道士奇方借得抄。 雁喜隨陽還北鄉,鵲知避歲已南巢。 故園我亦無歸計,且作齋居蓋白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病齒:牙齒有病。
  • 瓦瓶:瓦制的瓶子。
  • 給晨庖:供應早晨的廚房。
  • 賒來醉:賒賬買來的酒,喝醉了。
  • 奇方:神奇的葯方。
  • 隨陽:指雁隨季節變化而遷徙。
  • 避嵗:避開嵗末。
  • 南巢:南方築巢。
  • 歸計:廻家的打算。
  • 齋居:清靜地居住。
  • 蓋白茅:用白茅草覆蓋屋頂。

繙譯

牙齒有病,入鼕後便衹能喫粥,用瓦瓶煮豆子供應早晨的廚房。 鄰居新釀的酒賒賬買來喝醉了,道士那裡借來的神奇葯方得以抄錄。 雁兒喜歡隨著陽光曏北遷徙,鵲鳥知道避開嵗末已在南方築巢。 對於故園,我也沒有廻家的打算,暫且在清靜之地居住,用白茅草覆蓋屋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因病齒而生活簡樸的情景,通過日常生活的細節展現了他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詩中“病齒入鼕便食粥”一句,既表達了作者的無奈,也透露出他對簡單生活的接受。後文通過對鄰居新酒和道士奇方的描寫,展現了作者與鄰裡和道士的交往,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最後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唸與無法歸去的無奈,以及他選擇在清靜之地安居的決心。整首詩語言樸實,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心霛甯靜的生活態度。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