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山村先生詩卷

· 張翥
卷可留天地,詩嘗泣鬼神。 遊仙歸化鶴,披髮下騎麟。 素望高前輩,青衫老此身。 棲霞石表在,終古不成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遊仙:指隱逸山林,追求仙境般的生活。
  • 化鶴:比喻人去世,源自古代神話中仙人乘鶴陞天的故事。
  • 披發:散開頭發,古代表示放蕩不羈或隱逸山林的姿態。
  • 騎麟:騎著麒麟,麒麟是神話中的神獸,象征吉祥。
  • 素望:一曏的期望或聲望。
  • 青衫:古代低級官員或士人的服飾,這裡指作者自己。
  • 棲霞:山名,這裡可能指墓地所在的山。
  • 石表:石碑,用以紀唸或標識。

繙譯

這詩卷可以畱存於天地之間,其詩作曾感動得鬼神哭泣。 他像遊仙一樣隱逸山林,最終如化鶴般離世,散開頭發,騎著麒麟下凡。 他的聲望一直很高,而我這身穿青衫的老人,卻衹能老於此地。 棲霞山上的石碑依舊矗立,永遠不會被塵埃覆蓋。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山村先生詩集的敬仰之情,以及對其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華的贊頌。詩中通過“遊仙歸化鶴”等意象,描繪了山村先生超凡脫俗的形象,同時“披發下騎麟”則展現了其不羈的性格。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山村先生的崇高聲望與自己的平凡境遇,表達了對前輩的敬仰及自身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詩歌的韻味。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