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毛仲章文學棄諸生隱居自適銅梁張使君有真逸之目須予詩闡之因成短歌一首
中丞積金傾五侯,有孫了不掛雙眸。
手攜束書廢箸出,日與西京數子游。
自言生命無貴格,半幅青衫消不得。
但可人傳毛氏詩,何須色喜廬江檄。
張卿採訪過吳門,與生意氣時相聞。
手題真逸榜茅屋,又見華陽陶隱君。
老夫月旦落人口,那用區區尋敝帚。
縱汝於名未盡忘,不在身前在身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丞:古代官職名,相當於副宰相。
- 積金傾五侯:形容財富巨大,足以傾倒五侯(五位諸侯)。
- 了不掛雙眸:完全不放在眼裏。
- 束書廢箸:束起書籍,放棄筷子,意指放棄學業和世俗生活。
- 西京數子:指西京(長安)的文人。
- 無貴格:沒有高貴的命格。
- 半幅青衫:指簡樸的衣着,比喻清貧。
- 廬江檄:指官職,廬江是地名,檄是文書,這裏指官職。
- 張卿:指張使君,卿是對官員的尊稱。
- 採訪:指巡視、考察。
- 吳門:指蘇州,古稱吳門。
- 真逸:指真正的隱逸之士。
- 華陽陶隱君:指陶淵明,華陽是陶淵明的別號。
- 月旦:指評論、品評。
- 區區:微小,這裏指微不足道的評價。
- 敝帚:破舊的掃帚,比喻不值錢的東西。
翻譯
中丞的財富足以傾倒五位諸侯,但他的孫子毛仲章卻完全不把這些放在眼裏。他手攜書籍,放棄世俗生活,每天與西京的文人們交往。他自己說沒有高貴的命格,穿着簡樸的衣衫,卻不願意被人傳頌他的詩作,也不因官職而喜形於色。
張使君巡視到蘇州,與毛仲章的意氣相投,時常聽聞。他親手題寫「真逸」二字在茅屋上,又像華陽的陶淵明一樣隱居。我這個老者對毛仲章的評價已經傳開,那些微不足道的評價我並不在意。即使你對名聲還未完全忘懷,那也不過是在生前或死後的事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毛仲章放棄世俗富貴,選擇隱居生活的態度,以及他與張使君的交往。詩中通過對比中丞的財富與毛仲章的清貧,突出了毛仲章的高潔品格。同時,通過張使君的讚賞和題字,表達了作者對毛仲章隱逸生活的肯定和尊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對於隱逸生活的嚮往和讚美。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大廷尉孫公山甫聞予閱兵以六絕句見遺此皆公節制之師予樂觀厥成耳輒勉奉酬以伸感謝 》 —— [ 明 ] 王世貞
- 《 劉太常亟言大城令忽君之賢也其善狀非一至禱雨立澍矣予聞而賢之爲賦四絕句 》 —— [ 明 ] 王世貞
- 《 餘自三月朔抵留任於今百三十日矣中間所見所聞有可憂可憫可悲可恨者信筆便成二十絕句至於適意之作十不能一亦 》 —— [ 明 ] 王世貞
- 《 雙行纏 》 —— [ 明 ] 王世貞
- 《 過華大作 》 —— [ 明 ] 王世貞
- 《 贈尹生 》 —— [ 明 ] 王世貞
- 《 夏日偶成不復倫次共得廿首復作長山道中故事耳 》 —— [ 明 ] 王世貞
- 《 文漪堂臨廣池前爲小浮玉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