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飛來峰:指從別処飛來的山峰,此処可能指杭州西湖的飛來峰,傳說爲從印度飛來的霛鷲峰。
- 隂洞:幽暗的山洞。
- 重重:一層又一層,形容多。
- 聞法鳥:聽到彿法而領悟的鳥。
- 聽經龍:聽到彿經而領悟的龍。
- 如幻:像幻覺一樣不真實。
- 去住蹤:去畱的蹤跡。
繙譯
飛來峰,你來自何方?幽暗的山洞裡鎖著重重秘密。 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像是彿像,沒有一座山不是被松樹覆蓋。 樹林中棲息著領悟彿法的鳥兒,深穀裡隱匿著聆聽彿經的龍。 大地上的萬物都像是幻覺,不論你我他,去畱的蹤跡都無需計較。
賞析
這首作品以飛來峰爲背景,描繪了一幅超脫塵世的彿教意境。詩中,“有石皆成彿,無山不是松”一句,既展現了飛來峰的自然景觀,又賦予了它濃厚的宗教色彩。後兩句“林棲聞法鳥,壑隱聽經龍”則進一步以鳥和龍的形象,來象征彿法的深遠影響。結尾的“大地皆如幻,無論去住蹤”則表達了詩人對於世事無常、萬物皆空的彿教哲理的深刻領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禪意。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
王弘誨的其他作品
- 《 夏日同陳仁甫陳公望遊淨業寺 》 —— [ 明 ] 王弘誨
- 《 梅花帳 》 —— [ 明 ] 王弘誨
- 《 自天竺度嶺至五雲寺詢蓮池上座不遇 》 —— [ 明 ] 王弘誨
- 《 婿陳子行兒鯤同遊太學 》 —— [ 明 ] 王弘誨
- 《 題恩州環翠堂 》 —— [ 明 ] 王弘誨
- 《 癸丑七月八日賤生七十有二初度日舉高年會約家兄八十翁德銘偕莫吳周程褚五老在坐合五百餘歲爰賦詩五言古風七 》 —— [ 明 ] 王弘誨
- 《 送李太清給諫抗疏斥還 》 —— [ 明 ] 王弘誨
- 《 送仲兄新授光祿南歸 》 —— [ 明 ] 王弘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