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衝寒:冒着寒冷。
- 裹頭:包頭,這裏指用布或衣物包住頭部以保暖。
- 剝啄:敲門聲,這裏比喻催促。
- 徵詩:徵集詩歌。
- 徵稅:徵收稅款。
- 責文:要求寫文章。
- 責進:催促進貢。
- 焚筆研:燒掉筆和硯臺,意指放棄寫作。
- 采薇菌:採集野菜和蘑菇,指隱居生活。
- 慳心:吝嗇的心。
- 名根:對名聲的執着。
翻譯
冒着嚴寒裹着頭出門,敲門聲爲何如此急促。徵集詩歌比徵稅還要緊迫,要求寫文章如同催促進貢。我的才華已經枯竭,思緒也已耗盡,拒絕寫作實在不忍心。爲何不燒掉筆和硯臺,去深山中採集野菜和蘑菇。吝嗇的心早已不存在,但對名聲的執着或許難以完全消盡。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歲末寒冬中,面對外界對詩歌和文章的迫切需求時的無奈與掙扎。詩中「衝寒裹頭出」描繪了嚴寒的天氣,而「剝啄何太緊」則生動地表現了外界的催促。後文通過「徵詩勝徵稅」和「責文如責進」的比喻,強調了作者所承受的壓力。在「才枯思復竭」的困境中,作者產生了放棄寫作、隱居山林的念頭,但「名根或難盡」又透露出對名聲的難以割捨。整首詩情感真摯,反映了文人面對現實壓力時的複雜心理。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送萬比部章甫兵備雲南十六韻 》 —— [ 明 ] 王世貞
- 《 龍泉關 》 —— [ 明 ] 王世貞
- 《 張牧遷淮相國與諸君會餞山園感贈四絕 》 —— [ 明 ] 王世貞
- 《 袁魯望見過分韻四首新歲爲甲子 》 —— [ 明 ] 王世貞
- 《 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 —— [ 明 ] 王世貞
- 《 經功德廢寺 》 —— [ 明 ] 王世貞
- 《 贈李伯承之新喻令 》 —— [ 明 ] 王世貞
- 《 送劉庫部使雲中取道還楚省侍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