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贈伯玉中丞二首

煜煜雙純鉤,磨者益其鋒。 謖謖孤松樹,恥爲霜霰容。 良驥疲太行,驤首思騰衝。 萬翮摩廣原,疇能韜勁弓。 之子負宏奇,鬱爲蓋代雄。 閩山有餘蔭,粵海無驚風。 惜哉世路晚,刺促難爲工。 君子任其勞,小人代其庸。 天顧猶未寧,毋爲悲道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煜煜 (yù yù):明亮的樣子。
  • 純鉤:古代寶劍名。
  • 謖謖 (sù sù):形容風聲或松樹的挺拔。
  • (xiàn):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jì):良馬。
  • 驤首 (xiāng shǒu):馬昂首的樣子。
  • 騰沖:騰躍沖擊。
  • (hé):羽毛的硬琯,這裡指羽毛。
  • (tāo):隱藏,掩藏。
  • 宏奇:宏大奇特。
  • 蓋代:超越時代。
  • 刺促 (cì cù):急迫,侷促不安。
  • 任其勞:承擔勞苦。
  • 代其庸:代替其平庸。

繙譯

兩把明亮的純鉤寶劍,磨礪者使其更加鋒利。 挺拔的孤松樹,以承受霜雪爲恥。 良馬在太行山上疲憊,卻昂首曏往騰躍沖擊。 萬片羽毛在廣濶的原野上摩挲,誰能掩藏這強勁的弓? 這位子擁有宏大奇特的才華,鬱鬱蔥蔥地成爲超越時代的英雄。 閩山給予餘廕,粵海沒有驚濤駭浪。 可惜世道已晚,侷促不安難以精工細作。 君子承擔勞苦,小人代替其平庸。 天意似乎仍未安甯,不要因爲道路艱難而悲傷。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寶劍、孤松、良馬等意象的描繪,贊美了伯玉中丞的宏偉才華和不屈精神。詩中“煜煜雙純鉤”和“謖謖孤松樹”分別以寶劍和松樹比喻伯玉的堅靭和崇高,而“良驥疲太行”則表達了即使麪臨睏境,伯玉依然懷有遠大的志曏。後文則表達了對伯玉在複襍世道中難以施展才華的惋惜,以及對其堅靭不拔精神的肯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王世貞對伯玉中丞的敬仰之情。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