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青陽方應序,素雪乍凝華。 捲幔天微肅,當軒日半遮。 同雲含瑞彩,空雨散靈花。 疏霰驚先墜,繁霙喜漸加。 潔能欺漢扇,素豈比曹麻。 繞砌輝輝近,穿林脈脈斜。 吳鹽差可辦,謝絮轉應誇。 夜色疑留月,晴光訝掩霞。 鵝翎飛瑣屑,鶴髮落鬖髿。 舞宇真成眩,旋風轉覺譁。 坐時深講席,積處爛書車。 勢急紛侵戶,形纖巧入紗。 纔回樑苑外,還拂陰山涯。 太液添新水,宜春綴早葩。 蒼茫銀海接,縹緲玉山賒。 珠樹三千界,瓊樓十萬家。 天低青失岫,江迥白沉沙。 歷亂參梅片,聯翩壓麥芽。 長洲迷落雁,古木點昏鴉。 細潤沾宮草,輕寒入塞笳。 庭空飢鳥雀,壑冷蟄龍蛇。 秉燭能辭酒,當爐試煮茶。 妝樓情每懶,吟閣手頻叉。 去漢終持節,平淮始建牙。 臥袁應有榻,訪戴豈無艖。 千畝膏俱動,三農兆總嘉。 遺蝗知沒地,滯穗想盈畲。 客興饒東郭,歌聲陋下巴。 相看聊酩酊,莫自奪紛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陽(qīng yáng):指春天。
  • 素雪(sù xuě):潔白的雪。
  • 捲幔(juǎn màn):捲起簾幕。
  • 同雲(tóng yún):指雲層密集,預示着雪。
  • (xiàn):小冰粒,常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yīng):雪花。
  • 漢扇(hàn shàn):指漢代的扇子,這裏比喻雪的潔白。
  • 曹麻(cáo má):指曹植的《洛神賦》中提到的麻衣,比喻雪的素淨。
  • 吳鹽(wú yán):指吳地的鹽,因其潔白,常用來比喻雪。
  • 謝絮(xiè xù):指謝道韞的詩句中提到的柳絮,比喻雪的輕盈。
  • 鵝翎(é líng):鵝毛,比喻雪的輕柔。
  • 鬖髿(sān suō):形容頭髮蓬鬆。
  • 旋風(xuàn fēng):旋轉的風。
  • 梁苑(liáng yuàn):古代園林名,這裏泛指園林。
  • 陰山(yīn shān):山名,這裏泛指山脈。
  • 太液(tài yè):指宮中的池塘。
  • 宜春(yí chūn):指春天的裝飾。
  • 銀海(yín hǎi):比喻雪覆蓋的大地。
  • 玉山(yù shān):比喻雪覆蓋的山。
  • 珠樹(zhū shù):比喻樹上掛滿雪的樣子。
  • 瓊樓(qióng lóu):比喻雪覆蓋的樓閣。
  • 天低(tiān dī):天空顯得低沉。
  • 江迥(jiāng jiǒng):江面顯得遙遠。
  • 長洲(cháng zhōu):指長形的島嶼。
  • 古木(gǔ mù):古老的樹木。
  • 塞笳(sāi jiā):邊塞的樂器。
  • 壑冷(hè lěng):山谷寒冷。
  • 秉燭(bǐng zhú):手持蠟燭。
  • 當爐(dāng lú):在爐邊。
  • 臥袁(wò yuán):指袁安臥雪的故事。
  • 訪戴(fǎng dài):指戴逵訪友的故事。
  • 膏俱動(gāo jù dòng):指土地肥沃,適宜耕種。
  • 三農(sān nóng):指農業、農村、農民。
  • 遺蝗(yí huáng):指留下的蝗蟲。
  • 滯穗(zhì suì):指未收割的莊稼。
  • 客興(kè xīng):客人的興致。
  • 東郭(dōng guō):指東郭先生,比喻客人。
  • 酩酊(mǐng dǐng):形容醉酒。
  • 紛華(fēn huá):繁華熱鬧。

翻譯

春天正應時節,潔白的雪突然凝結成華美的景象。捲起簾幕,天空顯得肅穆,陽光透過窗戶只照亮了半邊。雲層密集,含着瑞彩,空中的雨變成了靈動的雪花。稀疏的小冰粒讓人驚訝地先落下,繁密的雪花漸漸增多。雪的潔白能欺過漢代的扇子,其素淨不亞於曹植詩中的麻衣。雪花圍繞着臺階閃耀,穿過林間斜斜地落下。吳地的鹽差不多可以比擬,謝道韞的柳絮轉而更應誇讚。夜晚的色彩似乎留住了月光,晴朗的天空驚訝地遮掩了霞光。鵝毛般的雪飛舞着,老人的頭髮蓬鬆地落下。在宇宙中舞動,旋轉的風轉而引起譁然。坐在深邃的講席上,積雪處書車燦爛。雪勢急促地侵入門戶,形狀纖巧地穿入紗窗。纔回到園林之外,又拂過陰山的邊際。太液池添了新水,宜春的裝飾點綴了早春的花朵。蒼茫的銀海與縹緲的玉山相連。珠樹遍佈三千世界,瓊樓遍佈十萬家。天空低沉,青色的山巒消失,江面遙遠,白色的沙沉入水底。長形的島嶼上,落雁迷失了方向,古老的樹木上,昏鴉點點。細潤的雪沾溼了宮草,輕寒的雪進入了邊塞的樂器。庭中空曠,飢餓的鳥雀,山谷寒冷,蟄伏的龍蛇。手持蠟燭,能辭別酒宴,在爐邊試着煮茶。妝樓情懶,吟閣手頻叉。去漢終持節,平淮始建牙。臥袁應有榻,訪戴豈無艖。千畝土地肥沃,三農的兆頭總是好的。遺留的蝗蟲知道沒有地方,滯留的莊稼想到盈滿的田地。客人的興致高漲,歌聲不如東郭先生。相看時聊以酩酊,不要自奪繁華。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雪爲題材,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雪的美麗與神祕。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將雪比作漢扇、曹麻、吳鹽、謝絮等,形象生動地表達了雪的潔白與輕盈。同時,通過對雪景的描繪,詩人也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