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東蜀幕中友

· 李洞
官亭池碧海榴殷,遙想清才倚畫欄。 柳絮漲天籠地暖,角聲經雨透雲寒。 曉侵臺座香菸溼,夜草軍書蠟炬乾。 爲話門人吟太苦,風摧蘭秀一枝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蜀:指四川東部地區。
  • 海榴:即石榴,因其花色似海,故稱。
  • :深紅色。
  • 清才:指才華出衆的人。
  • 畫欄:裝飾精美的欄杆。
  • 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羢毛,隨風飄散,形似雪花。
  • 漲天:形容柳絮飄散的景象極爲壯觀。
  • 角聲:古代軍中吹奏的號角聲。
  • 經雨:經過雨水的洗禮。
  • 透雲寒:形容角聲穿透雲層,給人以寒意。
  • 台座:指官署中的座位。
  • 香菸:指官署中焚香時産生的菸霧。
  • 軍書:軍事文書。
  • 蠟炬:蠟燭。
  • :同“乾”,指蠟燭燃盡。
  • 門人:門生,學生。
  • 吟太苦:指苦吟詩句。
  • 風摧蘭秀: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壞。

繙譯

在官亭的池塘邊,石榴花開得如海般深紅,我遙想著那位才華橫溢的朋友正倚著精美的欄杆。柳絮如雪,漫天飛舞,大地因此而顯得溫煖;而角聲經過雨水的洗禮,穿透雲層,帶來了一絲寒意。清晨,官署中的香菸溼潤了台座;夜晚,草擬軍書時,蠟燭已經燃盡。我想告訴你,我的學生因爲苦吟詩句而顯得憔悴,就像風中被摧殘的蘭花,衹賸下殘枝。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官亭池邊的景象,表達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唸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海榴殷”、“柳絮漲天”、“角聲經雨”等,生動地勾勒出一幅色彩鮮明、情感深沉的畫麪。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清晨與夜晚的景象,以及“風摧蘭秀”的比喻,抒發了對門人苦吟詩句的同情與對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李洞

唐京兆人,字才江。慕賈島爲詩,鑄其像,事之如神。世人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遊蜀卒。有詩三卷。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