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僕射裴公輓歌三首

· 岑參
富貴徒言久,鄉閭歿後歸。 錦衣都未着,丹旐忽先飛。 哀輓辭秦塞,悲笳出帝畿。 遙知九原上,漸覺吊人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僕射(pú yè):古代官名,相當於宰相。
  • 裴公:指裴度,唐代著名政治家。
  • 鄉閭(xiāng lǘ):鄉里,家鄉。
  • 歿後(mò hòu):去世後。
  • 錦衣:華美的衣服,常指官服。
  • 丹旐(dān zhào):紅色的靈幡,用於送葬。
  • 哀輓:哀悼的輓歌。
  • 秦塞(qín sài):指秦地的邊塞,這裏泛指邊遠地區。
  • 悲笳(bēi jiā):悲涼的笳聲,笳是古代的一種樂器。
  • 帝畿(dì jī):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九原(jiǔ yuán):古代指墓地,這裏指裴度的墓地。
  • 吊人:前來弔唁的人。

翻譯

富貴之人言其長久,然而在鄉里去世後才歸鄉。 華美的官服尚未穿上,紅色的靈幡卻已先行飄揚。 哀悼的輓歌在秦地的邊塞響起,悲涼的笳聲穿越京城。 遙想九原之上的墓地,漸漸感覺到前來弔唁的人越來越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裴度去世後的哀思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比「錦衣未着」與「丹旐先飛」,突顯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後兩句通過對「哀輓辭秦塞」和「悲笳出帝畿」的描寫,進一步渲染了悲涼的氛圍。結尾的「漸覺吊人稀」則深刻表達了人生離別後的孤獨和寂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岑參對逝者的深切懷念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悟。

岑參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