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公石樽

· 李翔
康樂雲樓跡尚存,竹亭猶仰古窪樽。 苔封四面迷山象,露滴中心認酒痕。 巖月舊來曾伴飲,澗泉今咽共誰論。 無因訪得逃堯客,求取風瓢掛石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康樂雲樓:指謝公樓,爲南朝宋詩人謝靈運所建,位於今浙江省紹興市。
  • 竹亭:指謝公樓旁的亭子。
  • 古窪樽:古代的酒器,這裏指謝公樓旁的石樽。
  • 苔封四面:指石樽四周長滿了青苔。
  • 迷山象:山形因青苔覆蓋而模糊不清。
  • 露滴中心:露水滴落在石樽的中心。
  • 酒痕:酒的痕跡,暗示曾有人在此飲酒。
  • 巖月:山岩上的月光。
  • 澗泉:山澗中的泉水。
  • 逃堯客:指隱士,傳說堯時有人不願爲官,逃入山林。
  • 風瓢:掛在樹枝上的瓢,用作風向標。
  • 石門:指山中的石洞門。

翻譯

謝公樓遺址依然可見,竹亭依舊,古石樽依舊。 石樽四周長滿青苔,山形模糊,露水滴落,彷彿還能認出酒的痕跡。 月光曾在此陪伴飲酒,泉水如今與誰共語。 無法尋訪到那位逃離塵世的隱士,只能求取風瓢掛在石門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謝公樓遺址的描繪,表達了對往昔文人雅士生活的懷念。詩中「苔封四面迷山象,露滴中心認酒痕」巧妙地將自然景象與人文遺蹟結合,營造出一種古樸而神祕的氛圍。末句「求取風瓢掛石門」則透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以及對現實世界的超脫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歷史遺蹟的深情和對隱逸生活的憧憬。

李翔

唐宗室,出江王房。官莆田尉。約懿宗鹹通前後在世。事蹟見《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下》。敦煌遺書伯三八六六收其《涉道詩》28首,皆七言律詩,內容均與道教有關。《全唐詩外編》據之收入。 ► 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