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突厥三臺

雁門關北分降地,馬邑山南已拜旗。 盡道漢家無顧藉,錦帆終不有迥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突厥(tū jué):古代中亞的一個遊牧民族,曾在矇古高原建立強大的帝國。
  • 三台:古代官名,這裡可能指三台星,象征高官顯貴。
  • 雁門關(yàn mén guān):位於今山西省北部,古代重要的邊防關隘。
  • 馬邑山(mǎ yì shān):位於今山西省境內,與雁門關相鄰。
  • 拜旗:古代軍隊出征時的一種儀式,表示誓師出征。
  • 漢家:指漢族或漢朝。
  • 顧藉(gù jiè):顧忌,顧慮。
  • 錦帆:華麗的帆船,常用來比喻顯貴的交通工具。
  • 迥期(jiǒng qī):遠期,遙遠的歸期。

繙譯

在雁門關以北,是突厥的降地, 馬邑山以南,已擧行了出征的誓師儀式。 人們都說漢家不再有所顧慮, 但那華麗的帆船終究沒有歸來的遠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古代邊疆的軍事景象,通過“雁門關”和“馬邑山”兩個地名,勾勒出一幅邊塞圖景。詩中“漢家無顧藉”反映了儅時漢朝對邊疆的決心和勇氣,而“錦帆終不有迥期”則透露出一種無奈和哀愁,暗示了戰爭的殘酷和遠征將士的命運。整躰上,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邊疆戰事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耶律鑄

元義州弘政人,字成仲,號雙溪。耶律楚材子。幼聰敏,善屬文,尤工騎射。父卒,嗣領中書省事,上言宜疏禁網,採歷代德政合于時宜者八十一章以進。憲宗攻蜀,詔領侍衛驍果以從,屢出奇計,攻下城邑。世祖即位,拜中書左丞相,徵兵扈從,敗阿里不哥於上都。加光祿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後坐事罷免,徙居山後。卒諡文忠。有《雙溪醉隱集》。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