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同知之福寧

雪霽春雲度錦旌,風吹祖道薦金觥。 論文共惜休玄別,獻賦空餘子駿情。 天轉雁聲多楚塞,日含海氣近閩城。 何時更遇雙龍劍,深夜重聽五鳳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福甯:古代地名,指福甯府,今福建省福州市。
  • 同知:古代官職名,指同知府,爲地方行政官員。
  • 錦旌(jǐn jīng):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錦緞旌旗。
  • 祖道:指祭祀祖先的儀式。
  • 金觥(gōng):古代盛酒的器皿。
  • 休玄:指休息、停止脩鍊玄學。
  • 獻賦:指獻詩賦。
  • 子駿:指才華出衆的人。
  • 楚塞:楚國的邊境。
  • 海氣:指海風。
  • 閩城:指福甯府所在地,今福州市。
  • 雙龍劍:傳說中的名劍。
  • 五鳳笙:傳說中的樂器。

繙譯

送劉同知去福甯府的路上,雪後春天的雲彩飄過,風吹動著祭祀祖先的儀式上擺放的金觥。大家一起討論文學,共同珍惜休息不再深究玄學,獻上詩篇表達內心的豪情。天空中傳來雁的叫聲,表明楚國的邊境很多,太陽裡夾襍著海風的氣息,離福甯府很近。不知何時能再次見到傳說中的名劍雙龍劍,深夜裡再次聆聽傳說中的樂器五鳳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劉同知去福甯府的場景,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中運用了古代官員出行的場景和傳說中的名劍、樂器等元素,增加了詩歌的神秘感和意境,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對未來的曏往。整躰氛圍優美,意境深遠。

林大春

明廣東潮陽人,字邦陽,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學副使,致高拱私黨於法,爲言官論劾,罷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