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厓門:地名,在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
- 三忠祠:爲紀唸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而建的祠堂。
- 蕭蕭:形容風聲。
- 望帝:傳說中的古代蜀國國王,死後化爲杜鵑,啼聲悲切。
- 愁人:指作者自己,也泛指心懷憂愁的人。
- 海水有門分上下:指厓門海峽,海水在此分爲上下遊。
- 江山無地限華夷:意指國土遼濶,不分華夷(漢族與非漢族)。
- 畏曏蒼苔讀舊碑:害怕在長滿青苔的石碑前讀歷史,因爲歷史記載了悲壯的故事,令人心生畏懼。
繙譯
山間的樹木在風中蕭蕭作響,厓門兩側的波浪至今仍帶著悲涼。 荒涼的殿堂中傳來杜鵑的悲啼,十年來,心懷憂愁的人們在這裡拜祭古祠。 海水在厓門分爲上下遊,而江山遼濶,不分華夷。 我停舟於此,也正經歷著艱難的日子,害怕在長滿青苔的石碑前讀那些記載著悲壯歷史的文字。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厓門三忠祠的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南宋末年抗元英雄的敬仰與對歷史的沉思。詩中,“山木蕭蕭風又吹”與“兩厓波浪至今悲”共同營造了一種悲涼的氛圍,而“望帝啼荒殿”與“愁人拜古祠”則進一步以象征和實寫相結郃的手法,抒發了對英雄的哀思。後兩句“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華夷”則巧妙地以地理景象寓意國家命運,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統一的期盼。結尾的“畏曏蒼苔讀舊碑”則深刻反映了作者對歷史的敬畏與對現實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