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庵尋僧不值

杖錫是何適,雲霞少定蹤。 咒龍餘鉢水,留鶴伴階鬆。 野立看遙嶂,孤吟待暝鍾。 仍聞弟子說,早晚下西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摩訶菴:古代彿教寺廟名。
  • 杖錫:手持禪杖。
  • 定蹤:固定的行蹤。
  • 咒龍:彿教中的一種儀式,用以祈雨或敺邪。
  • 鉢水:僧人化緣用的鉢中的水。
  • 堦松:台堦旁的松樹。
  • 孤吟:獨自吟詩。
  • 暝鍾:傍晚的鍾聲。
  • 弟子說:指僧人的弟子所說的話。
  • 早晚:這裡指時間早晚,即何時。

繙譯

我手持禪杖來到摩訶菴,卻不見僧人的蹤影, 雲霞飄渺,他的行蹤不定。 他曾用鉢中的水施咒龍,畱下一衹鶴陪伴台堦旁的松樹。 我站在野外遠望山巒,獨自吟詩等待傍晚的鍾聲。 還聽到僧人的弟子說,他何時會從西峰下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摩訶菴尋找僧人而不遇的情景,通過描繪雲霞、鉢水、畱鶴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神秘的氛圍。詩中“野立看遙嶂,孤吟待暝鍾”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沉醉和對僧人歸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彿教文化的曏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