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簟

桃笙吳賦重,冰字碧紋連。 靜拭丹帷內,涼生玉枕前。 夢魂曾共適,薌澤尚依然。 未可同紈扇,西風一棄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秋簟:指秋天使用的竹蓆。
  • 桃笙:指用桃枝編織的席子。
  • 吳賦:指吳地的賦稅,這裏可能指桃笙的珍貴。
  • 冰字碧紋連:形容竹蓆上的紋理清晰,如同冰裂紋,顏色碧綠。
  • 靜拭丹帷內:靜靜地擦拭着紅色的帷帳內部。
  • 涼生玉枕前:玉枕前感受到涼意。
  • 夢魂曾共適:夢中靈魂曾與之相適應,即曾在夢中享受過這種涼爽。
  • 薌澤:指香氣。
  • 未可同紈扇:不能與紈扇相比。
  • 西風一棄捐:西風一吹,就被拋棄。

翻譯

秋天的竹蓆,珍貴如吳地的賦稅,其上冰裂紋般的碧綠紋理連綿不斷。靜靜地擦拭着紅色帷帳內部,玉枕前感受到涼意。夢中靈魂曾與之相適應,那香氣依舊留存。它不能與紈扇相比,一旦西風吹來,就會被拋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秋天竹蓆的清涼與珍貴。詩中「桃笙吳賦重,冰字碧紋連」形容了竹蓆的材質與紋理之美,而「靜拭丹帷內,涼生玉枕前」則傳達了使用竹蓆時的舒適感受。後兩句「未可同紈扇,西風一棄捐」則巧妙地以紈扇爲對比,暗示了竹蓆在秋風中的命運,增添了一絲哀愁與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秋日涼意的珍惜與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