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五首 其五

· 戴良
露下碧梧秋氣深,天時人事共蕭森。 海流不盡衰年恨,節序祇添故國心。 千里還家知幾日,十年逃世至於今。 芳尊美酒無人共,安得愁中滿意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時人事天時,指自然時序,也就是季節時令。人事,指人世間的各種事情,這裏主要指詩人自身飄零的遭遇之類。
  • 蕭森:蕭瑟陰森,形容秋日景象的冷落淒涼,也暗示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環境的惡劣。
  • :(zhǐ),同「只」,僅僅。
  • 節序:季節的更替,節令的順序。
  • 故國心:對故鄉和過去的深深思念與眷戀之情。
  • 逃世:躲避人世,詩人爲了躲避戰亂或其他不如意的世事而隱匿。
  • 芳尊通「樽」(zūn) ,精美的酒杯,這裏代指美酒。

翻譯

露珠滴落在青色的梧桐樹上,濃濃的秋意瀰漫開來,季節的變換和人事的變遷交織在一起,都呈現出一片冷落淒涼的景象。歲月如滔滔海水般流逝,流不盡我這個垂暮之人心中的遺憾。隨着季節的更替,只不過更加增添了我對故鄉深深的思念之情。遠在千里之外,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從逃離塵世至今已經過去十年之久了。面對着這精美的酒杯和香醇的美酒,卻沒有人和我一同暢飲,在這滿懷愁緒的日子裏,又怎麼能盡情地斟酒享受呢。

賞析

這首詩整體充滿了詩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濃烈的家國之思。開篇「露下碧梧秋氣深,天時人事共蕭森」,借秋景起興,通過露滴梧桐這樣的典型秋日景象,營造了一種黯淡、淒涼的氛圍,將自然的秋意與人事的滄桑緊密相連 。「海流不盡衰年恨,節序祇添故國心」 ,用 「海流」 來比喻愁恨的無窮無盡,把自己年老體衰卻仍流落他鄉的遺憾,以及隨着季節變化而愈發濃烈的鄉土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千里還家知幾日,十年逃世至於今」,直白地訴說了對回鄉的期盼以及多年逃避世事漂泊流離的艱辛經歷。最後「芳尊美酒無人共,安得愁中滿意斟」,以景語收束,面對美酒卻無人相伴共飲,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孤獨寂寞、借酒消愁卻愁更愁的心境,展現了其內心深處無法言說的痛苦與失落。詩歌用詞精準,意象生動,情感真摯深沉,真切地傳達出那個特定環境下詩人複雜而惆悵的心境。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