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移居二首

· 戴良
昔我客華嶼,古寺分半宅。 窮年無俗調,看山閱朝夕。 如何舍之去,遙遙從茲役。 朋遊方餞送,賦詩仍設席。 共言新居好,今更勝疇昔。 高歌縱逸舟,持用慰離析。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六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華嶼: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俗調:指世俗的娛樂或音樂。
  • 朝夕:早晚,這裏指時間的流逝。
  • 餞送:設宴送行。
  • 逸舟:快速行駛的船隻。
  • 離析:分離,分別。

翻譯

我曾客居在華嶼,與古寺共享半邊宅院。 整年沒有世俗的娛樂,只是早晚觀賞山景。 爲何要捨棄這裏,遠行去從事新的工作? 朋友們正在設宴爲我送行,賦詩作別。 大家都說新居會更好,現在的生活勝過以往。 我們高聲歌唱,放縱逸舟,以此來安慰即將到來的離別。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寧靜生活的留戀以及對未來新生活的期待。詩中,「昔我客華嶼」至「看山閱朝夕」描繪了作者在華嶼的寧靜生活,與自然和諧共處,遠離世俗的紛擾。後文則轉向對未來的展望,朋友們對新居的讚美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以及作者對離別的慰藉,都透露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