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二折)

〔南呂·一枝花〕去時節恰黃昏燈影中,看看的定夜鐘聲後。我可便本欲圖兩處喜,到翻做滿懷愁,心緒澆油。腳趔趄、家前後,身倒偃、門左右。覺一陣地慘天愁,遍體上寒毛抖擻。 〔梁州〕戰速速肉如鉤搭,森森的發似人揪。本待要鋪謀定計風也不教透;送的我有家難奔,有事難收。腳下的鵝楣澀道,身倚定亮隔虯樓。我一片心搜尋遍四大神州,不中用野走嬌羞。俺、俺、俺,本是那一對兒未成就交頸的鴛鴦;是、是、是,則爲那軟兀剌誤事的那禽獸,閃的我嘴碌都恰便似跌了彈的斑鳩。我欲待問一個事頭;昏天黑地,誰敢向花園裏走,我從來又怯後。則爲那無用的梅香無去就,送的我潑水難收。 〔四塊玉〕那風箏兒爲記號,他可便依然有;咱兩個相約在梧桐樹邊頭。則我這繡鞋兒莫不跚着那青苔溜。這泥污了我這鞋底尖。紅染了我這羅褲口。可怎生血浸溼我這白那個襪頭!
拼音
關漢卿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