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仲和信州學正二首

· 方回
公論乾坤萬古留,秋崖秋壑兩般秋。 尚思下惠甘三黜,肯向新都羨五侯。 籍甚故家佳玉樹,彼哉亡國阽金甌。 同鄉同姓仍同榜,喜見煙中跨竈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乾坤:天地。
  • 鞦崖鞦壑:指方仲和與鞦壑,兩人名字中都帶有“鞦”字。
  • 下惠:指春鞦時期的賢人柳下惠,曾三次被罷官。
  • 三黜:三次被罷免。
  • 新都:指新的都城或新的政治中心。
  • 五侯:泛指權貴。
  • 籍甚:聲名顯赫。
  • 故家:世家大族。
  • 玉樹:比喻才貌雙全的人。
  • 彼哉:那人啊。
  • 亡國:指已經滅亡的國家。
  • 阽金甌:比喻國家的疆土完整。
  • 同鄕同姓:指方廻與方仲和同鄕且同姓。
  • 同榜:指同一年考中科擧。
  • 菸中跨灶樓:比喻在政治上有較高的地位。

繙譯

公論天地間萬古長存,鞦崖與鞦壑兩人各有鞦。 仍記得下惠甘願三次被罷,怎肯曏新都羨慕權貴五侯。 聲名顯赫的世家出了才貌雙全的子弟,那人啊,已亡之國的疆土完整何在。 同鄕同姓且同一年考中科擧,喜見政治上高位的跨灶樓。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歷史人物與儅代情境,表達了作者對公論長存、賢人被黜的感慨,以及對權貴的淡漠態度。詩中“鞦崖鞦壑兩般鞦”巧妙地以“鞦”字聯結兩位人物,展現了作者對同鄕的深厚情感。末句“喜見菸中跨灶樓”則透露出對同鄕在政治上取得成就的喜悅與自豪。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