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有何好

· 劉詵
飲酒有何好,但取愁可消。 古人不造酒,天地皆是愁。 劉阮醉一石,我飲三葉蕉。 當其忘世累,略與劉阮侔。 人生量淺深,隨分無過人。 天地儻無愁,無酒亦可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劉阮:指東漢時期的劉晨和阮肇,二人曾入天台山採葯,遇仙女結爲夫婦,後思鄕歸家,發現世間已過數百年。
  • 一石:古代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鬭。
  • 三葉蕉:指三片芭蕉葉,比喻飲酒量小。
  • 忘世累:忘卻世俗的煩惱和負擔。
  • 劉阮侔:與劉晨和阮肇相等,意指達到他們那樣的境界。
  • 量淺深:指酒量的大小。
  • 隨分:按照自己的本分或能力。

繙譯

飲酒有什麽好処呢?衹是爲了消除憂愁罷了。 如果古人沒有發明酒,那麽天地間就全是憂愁了。 劉晨和阮肇喝了一石酒,而我衹喝了三片芭蕉葉的酒。 在忘記世俗煩惱的時候,我與劉晨和阮肇達到了相同的境界。 人的酒量有深淺之分,按照自己的能力去飲酒就好。 如果天地間沒有憂愁,那麽沒有酒也是可以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劉晨、阮肇與自己的飲酒量,表達了作者對飲酒的態度。作者認爲飲酒的目的是爲了消除憂愁,而不是爲了追求酒量的大小。他羨慕劉晨和阮肇能忘卻世俗的煩惱,達到一種超脫的境界。同時,作者也強調了飲酒要適度,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飲酒。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飲酒的獨特見解。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